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与现代语言运用-拆解文言句子并运用明喻翻译

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与现代语言运用-拆解文言句子并运用明喻翻译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文言文,实际上是对学生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含有比喻修辞的文言句子,一般用现代汉语明喻的方法翻译,将喻体和本体都翻译出来。

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与现代语言运用-拆解文言句子并运用明喻翻译

翻译文言文,实际上是对学生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

(1)信,即准确,就是译文要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遗漏、不歪曲、不增译。

(2)达,即畅达,译文明白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无语病。

(3)雅,即规范、得体、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一)找位置

找到将译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读将译句子的前后句,揣摩这几句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几句话的方向和范围。

(二)找得分点

分析将译句子的得分点: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

(三)通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句,再进行推敲。译完整个句子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翻译文言文句子前,最好先看翻译句子的分数设置,判断有几个得分点,一般一个得分点1分。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一定要注意四方面: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1)重点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通假字、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2)重点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3)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

(4)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翻译出语境意。绝不可离开原文语境孤立地翻译句子。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为主,即字字落实,不可仅翻译句子大意。意译为辅,只有在难以直译和直译后无法准确表达句子或词语的准确意思时,才意译。

五、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和意译。

(一)直译

直译的方法有六种:留、补、换、调、缩、删。

1.留(保留法)

保留法: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翻译时需要保留朝代、国号、帝号、庙号、年号,时间、地名、人名,爵名、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的成语或习惯用语等词语,翻译时可以保留。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这一句属于时间、地点、人物名称,翻译时都可保留。

2.补(补充法)

补充法:原句中有省略或隐含的地方,需要补充,使句子翻译得畅达。如“欲呼张良与俱去。”翻译时需补充“与”的宾语“之”。

3.换(替换法)

替换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古代汉语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如有的意义扩大、有的意义缩小、有的意义转换,有的词类已经发生变化,有的语法已经发生变化,翻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这些古语换成现代汉语习惯用语。

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以双音节词为主,翻译时应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以后的词,将古汉语特殊句式换成现代汉语句式。如“履至尊而至六合。”“六合”应采用替换法翻译成“天下”。(www.xing528.com)

4.调(调整语序法)

调整语序法:如果原句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调整语序,使语句与现代汉语语序保持一致。比如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强调倒装句等)。

如“君何以知燕王。”“何以”是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调整为“以何”,翻译为“凭什么”。

5.缩(压缩法)

压缩法:对句中为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地方加以压缩。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压缩翻译为“有统一天下、收复四海的雄心”。

6.删(删除法)

删除法:有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需要删除,不用译。如:有的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助词;判断句的标志词“者、也”;时间词后的补足音节的音节助词;形容词词尾助词“然”;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之”;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者、也”;有些表并列的连词“和”;表修饰作用的连词“以、而”;偏意复词中的虚设部分,等等。在翻译时都可删除。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语气助词“也”可以删除不译。

(二)意译

一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往往需要意译。需要意译的情况主要有五种: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用典。意译时,既要准确、得体,又要体现原句的句子特点、情感和文采。

1.比喻

比喻是用与本体相似的喻体来比喻本体的修辞手法。比喻本体和喻体相似。含有比喻修辞的文言句子,一般用现代汉语明喻的方法翻译,将喻体和本体都翻译出来。可用“像……(喻体)一样的……(本体)”或“……(喻体)般的……(本体)”的翻译方法翻译。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青云”,比喻志向高远,“青云之志”可译为“青云般高远的志向”。整句可译为处境艰难但更加坚定,决不改变青云般高远的志向。

2.借代

借代是用部分或特征作为借体借代本体的修辞手法。借代的本体和借体相关。含有借代修辞的文言句子,一般用本体翻译借体。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布衣”借代“百姓”,可翻译为穿布衣的百姓。整句可译为臣以为穿布衣的百姓的交往还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呢?

3.互文

互文,古语说是“参互成文,含而成文”具体说是上下两句互相呼应、补充,看似说两件事,实则说一件事。翻译时需将相对的二者结合翻译。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应翻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4.委婉

古文中常用委婉的修辞手法表达尊敬谦和以及不便于直说的内容。翻译时需说出委婉之意和原意,以保持原文特色和风采。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应翻译为五步之内,相如就将颈血溅到大王身上,和大王你拼了。

5.用典

用典是用事或引用前人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修辞手法。在古文中常有用典,翻译时要把典故和用典的目的结合起来翻译。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译为廉颇老了,君主还会派人问他:饭量还好吗?我又有谁会问起呢?

【记忆精要】

【典例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采用留、补、换、调、缩、删等直译方法。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沛公军霸上。

(3)比其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将直译和意译的方法结合。

(1)曹公,豺狼也。

(2)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