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和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为在教学中,教师是相对主动的一方,是具有一定“权威”的一方。因而,想要更多地出现“引问”,教师首先要注意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肯定方式的改变
在教学中,来自学生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真思考,对于教学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利于实现教学中“设问”转化为“引问”。如何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发问、积极提问呢?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要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方式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中更多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对学生而言,指的是即使行为不够理想,学生依然能感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或者来自于自我体验的肯定性对待的需要。”当人们经历了来自他人的肯定性对待,并对自身产生积极的态度时,积极的自我肯定就建立了。要产生这样的效应,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相反,当人们体验到的是“条件性肯定”,或者肯定与否要视具体行为而定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有学生不敢提问,这时教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经常使用“好,但是……”,“如果……就更好”等句式,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条件性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影响。缺乏自信时,学生就不敢发问,甚至会渐渐地失去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采取“无条件积极关注”,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鼓励,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这样潜移默化,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善于发问,有利于教学中的“设问”转化为“引问”。
二、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设问”向“引问”的转化。因为这样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表达意愿、陈述问题的机会。因而,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表现个体差异的机会,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地表达自己。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更多地将“设问”转化为“引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以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完成学习环节,对于“设问”向“引问”的转化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预习环节,强调学生“找问题”。在预习时,要求学生不只是泛泛地看过学习内容即可,而是要明确认知目标,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找出存在的疑惑和困难,并以问题的形式将其一一罗列出来,准确地表述出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找出了问题,才有了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自己疑问的时间和机会。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解疑释问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更顺利地认知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疑问的方法,也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讲解,而是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例如,较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做到自主解决。难易适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动互助解决。较难的问题,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细化、梳理,逐步深入学习,解答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引问”,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出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课后巩固练习环节,不能满足于学生完成作业,而应该是师生围绕课前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共同回顾与反思。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提炼问题,升华问题,整合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
这样的教学过程,起始于问题,展开于问题,落实于问题。从“引问”到“解问”,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程。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授课方式的改进,提供了“设问”转化为“引问”的重要契机,是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保证。
【案例】“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学习。
课前预习问题:
(1)对于微观粒子的数目,以“个”为单位计量可以吗?为什么还要引入“mol”这个新单位?
(2)“物质的量”是指物质的质量或数量吗?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如何规定的?6.02×1023是一个精确的数值吗?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课堂教学问题:
(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应用“摩尔”这个单位时,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www.xing528.co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后巩固问题:
(1)计量微观粒子的个数,常用的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2)已知微观粒子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如何求算物质的量?计算式可以怎样变形进行相关计算?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以问题为核心的“物质的量、摩尔”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观点,阐述意见,强化“问题”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多地实现“引问”。
三、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改变
高中化学教学中由“设问”转化为“引问”,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需要加以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进程的压力,“舍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经常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貌似花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更多的问题,教学效率更高些。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低、思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匮乏。对于学生而言,若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解决了问题,他们所学到的方法,所形成的思路,往往会有欠缺,不利于对知识的真正认知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以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求解过程中,实现更多的“引问”。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中必须体现出对学生真正的信任和尊重,该“放手”时须“放手”。只有真正地让学生面对问题,接受学习任务,学生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创造性,主动获取知识并进行“深加工”。用问题引出更多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迁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使学生真正地成长和进步。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更有意义和价值。
【案例】对新型水处理剂的认识。
【问题的引出】
用Cl2给自来水消毒,“残氯”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生成的氯代物,可能对人造成危害。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目前大家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ClO2和Na2FeO4是新型的水处理剂,请大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于这两种物质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备用问题】
(1)给自来水消毒,ClO2与Cl2相比,优点是“高效低毒”,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高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低毒”的含义是什么?
(2)Na2FeO4是多功能的新型水处理剂,“多功能”应如何理解?请从对水的消毒和净化两个方面思考。
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认识和了解新型水处理剂相关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找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时,学生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教师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在这样的“引问”学习中,学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培养,也能有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