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问过程中学生角色定位与分析探讨

设问过程中学生角色定位与分析探讨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的,教学设问中对学生角色的定位与分析,也是既不能过于偏重,也不能过于弱化。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更为深入。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以上教学案例充分说明在教学设问的过程中,教师

设问过程中学生角色定位与分析探讨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于弱化。“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引发了较多争议,存在着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等问题。而分析近几年流行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些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甚至无视,这同样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优化。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教师或学生一方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的作用,因为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是一个“双边”活动。同样的,教学设问中对学生角色的定位与分析,也是既不能过于偏重,也不能过于弱化。在不同教学情境的设问中,学生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着眼于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已有水平和充分发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设问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有机整体,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学生主体地位之体现——重视学生的自主提问

在教学中,有些学习内容适合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主动提问。源自于学生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对待来自学生的问题时,首先要重视,不能忽视甚至忽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使其充分发挥对课堂教学的推动和拓展作用。

教学实例

【学习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必修1》

【教师引导】

请大家分析这两个化学反应,反应中并没有得氧和失氧的过程,但它们依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大家对此有什么疑问?请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了以下教师“意料之中”的问题:

(1)没有得氧和失氧的过程,为什么反应依然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3)这两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应怎样判断?

……

学生也提出了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

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NaCl是离子化合物,HCl是共价化合物,是不是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课堂进程】

在对学生提出的“意料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并没有忽略,而是以这个问题为基础,继续设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中,若元素化合价有升降,其原因相同吗?

(2)请举出生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化合反应实例,分析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3)化合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怎样的关系?(www.xing528.com)

【反思】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由于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进行了适当拓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推进作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等。源自学生的“意料之外”的问题,针对性更强,也更具有代表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问题同样是他们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有更多兴趣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正如以上教学实例所体现的,教师在设问的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问,不拘泥于教学设问只是来自于教师的提前“预设”。能够自己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性,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教师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意料之中”的问题,还是“意料之外”的问题,都应该同样尊重,同样重视。尤其是在学生提出预想之外的问题时,需更加关注,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角度认真分析,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这些问题适时适度加以利用,解惑释疑,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的精心设问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设问,在课堂教学的设问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多时候,教师的设问,对于展开教学流程,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教学内容,更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毕竟,教师对于学习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流程有更主动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加深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教学案例】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计算的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学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如电极反应的分析、H2O的电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溶液pH值计算的方法、等等,都与这部分学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策略】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广度,挖掘深度,对知识进行“深加工”。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内在的、实质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置的教学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层层拓展,逐步延伸。以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的计算为主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抓住“e-”这个重点,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学会相关方法。

【问题设置】

提出典型例题:常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NaCl溶液100mL,若阳极产生的气体为标准状况下22.4L(不考虑气体的溶解),求此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

通过问题设置,对例题进行分析:

(1)电解过程中,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怎样的?

(2)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可根据题设中哪个条件求算?如何求算?

(3)在反应中,阴极产物所得n(H)与n(e-)之间有什么关系?

(4)由H2O电离的n(H+)与n(OH-)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进一步可求算出什么?

(5)请思考:在关于电解的计算中,我们常用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教学反思】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围绕学习内容的主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了已有知识,理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计算的基本原理,学会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运用守恒等化学思想认识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对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以上教学案例充分说明在教学设问的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的计算,学习内容具有难度和深度,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发问,很难挖掘到相关知识的实质和内在联系。这是因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不熟悉,知识脉络不了解,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教师,能够统观全局,熟知需要强化和重点突破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起到更为有效的引导作用。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设问,精心设计来自教师的问题,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相反,有了教师的有效设问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三、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设问中学生的角色

在教学设问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做到教学设问中对学生角色的准确定位,对于更好地发挥设问对教学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明确教学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归根结底,都源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源于教学思想的指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完成教学预设,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培养所谓的“聪明”学生,而是应该树立长远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向外“辐射”的生成型课堂,培养“智慧”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高中化学教学,不应仅仅关注教会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培养“智慧”的学生,应该是我们真正的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在设问的过程中,对学生角色准确定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多思、多问、多主动探究,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