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茶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抹茶道的影响

宋茶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抹茶道的影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南宋,另一位日本和尚荣西大师两次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也学习了大宋茶道。但是荣西的夸大宣传以及向源赖朝献茶时的歪打正着,对茶在日本的传播却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日本人擅长学习,但并非照搬,宋茶进入日本,立即被改头换面:研膏工艺被废除了,蒸青与点茶却延续下来,结果发展成为现在的“抹茶道”。恰恰跟荣西当初推广宋茶时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如前所述,荣西认为苦味对保护心脏是很有益处的。

宋茶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抹茶道的影响

日本人学喝茶,不算太晚。公元815年,入唐求法的日本和尚永忠大师将来自大唐的茶法和茶粉献给嵯峨天皇,从此揭开了中国茶东传日本的序幕。

继永忠大师以后,日本又有大批求法僧入唐,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开始种植茶树,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传播开来。但是到了平安时代中叶(10世纪),随着“国风文化[1]的兴起,茶在日本竟然消失了,几乎没有人再喝茶。

到了南宋,另一位日本和尚荣西大师两次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也学习了大宋茶道。后来荣西归国,带回茶种、茶粉、茶具,教人种茶、做茶、饮茶,并在晚年撰写了一本浅显易懂的茶文化入门手册:《吃茶养生记》。在他的推广下,茶文化终于在日本扎根生长。

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拜读过荣西大师的《吃茶养生记》,荣西开篇就猛夸茶的妙用:“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曾嗜爱也。古今奇特仙药也,不可不摘乎!”茶是保全身体的灵丹,是延长寿命的妙药,产茶之地有神灵护持,采茶之人可益寿延年,印度与中国都看重饮茶,我们日本也曾经看重,像茶这样奇特的仙药,我们怎能不采摘呢?怎能不饮用呢?怎能让它白白浪费呢?

荣西还写道:“肝脏好酸味,肺脏好辛味,心脏好苦味,脾脏好甘味,肾脏好咸味……日本国不食苦味,而大国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病瘦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频吃茶,则气力强盛也。”他认为:吃酸对肝有益,吃辣对肺有益,吃苦对心有益,吃甜对脾有益,吃咸对肾有益,酸甜苦辣咸,五味不可缺。中国人爱吃茶,茶是苦的,所以中国人的心脏健康,寿命很长;日本人不喜欢苦味,所以心脏不好,寿命偏短。为了健康考虑,荣西建议日本人多吃茶。

荣西禅师在日本被尊为“茶祖”

荣西曾向镰仓幕府的首任征夷大将军源赖朝献茶,源赖朝正患病,喝了荣西的茶,居然痊愈了,于是他对荣西的吃茶养生妙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www.xing528.com)

平心而论,荣西夸大了茶的养生功效。在茶的故乡中国,茶只是一种口味独特的饮料,对治病并无多大效用。宋朝士大夫只是觉得喝茶可以“除烦去腻”,可让“齿性坚密”(苏东坡语),提神护齿,如此而已;要说保护心脏,益寿延年,宋朝人还真没有这样宣扬过。但是荣西的夸大宣传以及向源赖朝献茶时的歪打正着,对茶在日本的传播却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此后不到一百年,茶风从寺院走向世俗,从上层社会走向普通百姓,很快在日本得到了普及。

日本人擅长学习,但并非照搬,宋茶进入日本,立即被改头换面:研膏工艺被废除了,蒸青与点茶却延续下来,结果发展成为现在的“抹茶道”。后来日本人又从明朝学会了冲泡饮茶,他们将宋朝的蒸青与明朝的冲泡相结合,又发展成为现在的“煎茶道”。

蒸青而不研膏,这是日本茶区别于宋茶的最大特征。为什么不研膏呢?正是为了保留茶的苦味,或者叫“本味”。为什么要保留苦味呢?恰恰跟荣西当初推广宋茶时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如前所述,荣西认为苦味对保护心脏是很有益处的。

【注释】

[1]9世纪末期,日本停止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开始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本文化,而来自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突然衰落,史称“国风文化”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