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茶砖,必须有一套模具,宋朝人将做茶的模具叫作“棬模”,有时候也叫作“圈模”。
“棬”和“模”是两种不同的构件,棬在下,模在上,棬是容器,模是盖子,把研过膏的茶黄放入棬中,再用模去压,才能压出不同造型的茶砖。
棬是木字旁,说明最初是用木头刻的模具。可是木头不够光滑,又有气味,所以宋朝人改用金属来制造棬。用什么金属呢?一般用铜和银。不过宋朝也有用竹子制造的棬,竹子坚韧,不易变形和腐朽,即使有点气味,也是清香的气味,不会让茶味受到污染。
开封故阙堂仿制的宋代茶模:左为龙团,右为凤饼
模也是木字旁,但在宋朝全是用金属铸造。现存文献中没有模的图样,我们只能推想其形状:一块金属板,上面有一个提钮,另一面阳刻花纹和文字。把茶泥放在棬中,摊满,摊匀,压上这块金属板,把茶泥压实,压出有漂亮的花纹和落款的茶砖。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北苑贡茶达到极盛,不同造型的茶砖多达几十种,我把它们的名称、尺寸和造型制成图,见该篇文末。
这些贡茶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长或短,甚至还有类似树叶、花瓣和雪花形状的造型。它们的花纹也是多种多样,有龙有凤,有云朵有如意。宋朝人之所以能把贡茶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款式,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整套大小不等、款式各异的棬模。(www.xing528.com)
宋朝茶砖的造型和花纹绝不仅限于上面列举的那些。苏东坡描写过一款造型更加奇特的茶砖:“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1]老苏笔下的这款茶既不圆也不方,它被茶工做成了月牙状,月牙上面还印着一只兔子,所以被命名为“月兔茶”。
南宋官员周去非在广西桂林见过当地市面上流行的另一款茶:“静江府修仁县产茶,土人制为方銙,方二寸许而差厚,有供神仙三字。”桂林修仁县(后归荔浦县)产茶,当地的砖茶四四方方,边长两寸,上面印着“供神仙”三个字。
如今有一些茶商在生产宋茶,可惜他们知识不足,不懂得“蒸青研膏茶”的真正含义,竟然把宋茶做成乌龙茶、普洱茶、炒青绿茶;同时又不知道宋朝茶砖的真实模样,结果造出的茶砖千篇一律,全是大如象棋的圆砖,上面没有花纹,只有文字,而且又都注有“大宋贡茶”“北苑贡茶”“龙团凤饼”这样的假标识。希望他们看了这本书以后,能用心钻研做出几款具有真正味道的宋茶来,让我们得以品尝宋茶的茶香。
【注释】
[1]《苏轼诗集》卷九《月兔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