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时期,受儒学的影响,日本人把欧美人看作夷狄和贪婪的兽类。幕末的攘夷论起源于本居宣长的尚古学风和水户学。攘夷论主张日本是“丰秋津岛之国”,是最优秀的,四周都是蛮夷。这是一种扭曲的民族自尊思想。这种偏执的思想是宽永年间以来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日本古学的复兴,与民族自尊结合,形成了偏执的爱国心。加之,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物华天宝,不必依靠进口。天长日久,日本人产生了自信,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葡萄牙、俄国、英国频繁侵扰日本,对日本虎视眈眈。因此,德川幕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幕府当局自然要将这一政策贯穿到国民和家庭教育中。于是,民族自尊和排外思想在一代代日本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有一部分日本人学习兰学,了解了海外形势,知道对外开放才是大势所趋,攘夷是不可行的。
在嘉永年间以前,德川幕府把闭关锁国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方针。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主张攘夷论。攘夷就是当时的国策,也是不可改变的祖宗之法。倡导海防论的人也是以攘夷论为基础的。以主张攘夷论而著称的德川齐昭起初也是因为主张海防论而声名鹊起的。(www.xing528.com)
然而,在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以后,攘夷论难以为继。日本兰学家的预言一语中的。幕府官员冥顽不化,但看到欧美人的坚船利炮后开始畏惧欧美人。在接触欧美人的过程中,幕府官员开始对欧美人产生了好感,意识到马休·佩里、叶夫菲米·瓦西里耶维奇·普佳京等欧美人并非夷狄禽兽,而是有日本人不具备的很多优点,尤其是欧美人的物质文明远比日本发达。于是,幕府官员对欧美人的恐惧、憎恶转化为钦佩和亲近。随着与欧美人接触的机会不断增多,幕府官员开始抛弃排外思想,主动接近欧美人。然而,日本庶民接触欧美人的机会很少,排外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每当日本庶民听说欧美人态度蛮横,强加给日本人不合理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对“夷狄”的憎恶之情。日本庶民认为幕府官员懦弱,屈从于欧美人的淫威。因此,德川幕府和日本庶民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德川幕府在觉醒的同时,与日本庶民的心理隔阂越来越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