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封闭式与开放式采访的优化与比较

封闭式与开放式采访的优化与比较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封闭式采访也不完全都是这种非正式采访,封闭式采访对象也可能是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官方新闻发言人等。有意思的是,导演连续让贝蒂说了三次这段个人经历。最终,导演将贝蒂的第一次讲述与第三次讲述剪辑在一起,观众因此看到了两段不同视角、不同情感、不同信息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有趣、爱美的姑娘身上的怀旧故事;一个长相平庸、体重超标的姑娘痛苦的青春回忆。

封闭式与开放式采访的优化与比较

纪录片中的采访一直引领着媒介传播中平实、个人化的访问潮流。对于纪录片来说,采访不仅能挖掘口述历史的精彩材料,还能真实还原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心理活动虽然可以通过很多行为动作来体现,但它们远远不如人直接说出来清楚明了,而且人类的讲述对思想领域、镜头无法实时触及的时间领域(过去与未来)都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因此采访是一种重要的纪录片创作手段。

一般来说,采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封闭式采访,作导向性的表面交流;另一种是开放式采访,作非导向性的深入交流。

封闭式采访简单明确,有时就是一问一答。它关注回答的内容,而不是受访者的信息,这类似于在大众中进行舆情调查,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这种采访的内容及形式与纪录片的叙事风格紧密相关。例如入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的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全片的影像结构就是大量的街头访问。创作者在1999年的中国北京街头,对普通老百姓突击提问:“北京的风大不大?”记录他们的态度表达与在镜头前的自然反应。封闭式采访者的声音是要出场的,这样才能构成信息传递的全部。另外,封闭式采访也不完全都是这种非正式采访,封闭式采访对象也可能是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官方新闻发言人等。采访这类对象时,封闭式提问能够较明确地得到受访者的观点和态度。

开放式采访的目的在于与受访者建立深入的交流,谈话时间一般较长。在这种类似专访的场合下,采访者会采用非导向性的交流形式,甚至开始不提什么问题,在轻松自在的谈话氛围中挖掘受访者的心理情感信息,事件深层的原因、线索等。开放式采访致力于营造一种心灵解放的谈话氛围,对事件作出深度解释。受访者在与采访者的深入交流过程中,重新审视自我记忆,传达出对事实历经情感发酵后的再认识,这往往能成为影像中的精彩篇章。在《纪录片也要讲故事》这本书中,作者伯纳德举了纪录片《贝蒂的自述》这个经典案例。导演莲妮·布莱登在采访贝蒂时,让贝蒂讲述在女权主义萌芽阶段,一个普通女孩买了梦寐以求的裙子,却最终一次未穿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导演连续让贝蒂说了三次这段个人经历。而开放式采访的魅力就在于,受访者在重复讲述的过程中,也在重新思考、感受并重塑这段记忆。最终,导演将贝蒂的第一次讲述与第三次讲述剪辑在一起,观众因此看到了两段不同视角、不同情感、不同信息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有趣、爱美的姑娘身上的怀旧故事;一个长相平庸、体重超标的姑娘痛苦的青春回忆。开放式采访构成了这部纪录片的内容与形式,挖掘出许多生活表面背后的事实真相。

在纪录片创作中,上述两种不同的采访类型经常会组合使用。这样既能避免封闭式采访获取信息的表面化,也能克服开放式采访耗时长、个性信息过多的缺点。其他采访类型还有:

(1)聚焦式采访:采访者可先就某一确定的题目制定简要的采访提纲,让受访者有所准备,大致了解问题范围。访问时,采访者应尽可能激发受访者就设定的话题谈出更广泛深入的经验感受。这是大多数新闻调查类纪录片常用的采访形式。(www.xing528.com)

(2)深入式采访:采访者事先搭建好访问框架,找到访问线索,为挖掘事件的真相、人物行为的心理动机、过程中的诸多细节等进行层层剥笋的指向式访问,最终揭示事情真相。深入式采访经常用于犯罪题材、历史揭秘题材的纪录片,还可以扩展至社会心理领域的非导向性谈话,如对边缘人群进行心理访谈等。

(3)精确式采访:采访问题由采访者与受访者事先约定好,并严格按照问题的顺序提出。访问者的自由度有限,但受访者的谈话空间却不受约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表达或拒绝回答。这类采访一般是针对权威重量级人物、稀缺甚至是唯一的信息源或无法公开的采访对象时才使用,采访问题还可能受到时间限制或政治审查。如华莱士在《60分钟》对江泽民的采访。

(4)自由回答式采访:采访者允许受访者临场发挥、自由回答,这类问题大多不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更像是舆情调查式访问,具有统计学意义。

(5)完全封闭式采访:受访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同意或不同意。这是在纪录片需要民意调查性质的街头采访时使用的访问形式。

摄影机从不撒谎,无论是采用上述哪种采访形式,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永远无法做到想象中的平等。采访者带有许多传播优势而来,希望通过采访进入一个人的生命。镜头潜藏有审视受访者的攻击性,创作者对采访素材可以随意剪辑,并以貌似客观的方式渗透于采访之中。因此,对纪录片采访方式的研究,不应仅限于技巧层面,关键在于为创作者树立一种观念:纪录片采访应该是有人文关怀的精神交流,除去自然的谈话呈现,采访者既要对纪录片传递的真实信息负责,也要对受访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