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高效利用调研成果进行选题策划案的转化

如何高效利用调研成果进行选题策划案的转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纪录片拍摄之前,创作团队充分的调研工作有助于对选题展开系统性分析,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创作与营销思路,并最终以选题策划案的形式呈现。在绝大多数纪录片电影节的提案大会中,创作人都使用这类选题策划案。纪录片选题策划案主要涵盖以下7个方面:高概念宗旨及主题意义。比如强调选题是动物世界版的《美丽中国》,或明星带你领略《舌尖上的中国》等。

如何高效利用调研成果进行选题策划案的转化

纪录片拍摄之前,创作团队充分的调研工作有助于对选题展开系统性分析,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创作与营销思路,并最终以选题策划案的形式呈现。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案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决定纪录片的故事内容与结构;(2)了解受众市场;(3)面向潜在的投资方与播出平台,预售推销这个选题。其写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为选题招商引资,主要面向投资人与合作伙伴,极具说服力地陈述选题的意图纲领与市场卖点。在绝大多数纪录片电影节的提案大会中,创作人都使用这类选题策划案。另一类面向创作团队,志在为未来拍摄制定工作流程,以确保纪录片创作执行的品质。这种将思想落实到文字的统一规划,比临场“依靠生活自身的故事进展来结构”的影像纪实可靠得多。

写作纪录片选题策划案的目的是使选题可以让人进行视觉想象与心灵感知,了解选题的创意构思、故事核心、市场前景与制作保障。选题策划案是创作团队的第一份重要的纪录片剧组内部工作文档。完成一份清晰准确的选题策划案,是纪录片创作成功的起点。纪录片选题策划案主要涵盖以下7个方面:

(1)高概念宗旨及主题意义。

(2)市场选择与背景综述。

(3)分集内容及依据。

(4)制作亮点。

(5)投资预算

(6)制作团队。

(7)周期规划。

高概念的提法借鉴了好莱坞电影营销的专业术语。高概念影片特指某种特征鲜明、清晰、突出、浅显、易识别、易传播的电影类型,一般指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商业片。其故事方式、表现手法、受众构成及市场格局都有基本规律,投资者比较容易判断项目的销售前景,使电影营销决策直接高效。对于纪录片来说,选题项目提出富有原创性并能简洁传达独特制作理念的高概念主题同样至关重要。好莱坞用“电梯时间”兜售剧本就是对销售提案的时间限定,这要求创作者能用一句非常直白、清晰、纯粹、易传播、可想象的话语表达出选题的核心立意与市场卖点。正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高概念可以总结为:以陌生、精致而奇观的视角,前所未有地展示中国美食的采集与制作过程,以揭示隐藏在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的中国味道、人情世故及处世哲学。

纪录片追求选题的差异化,但对成功的纪录片选题进行差异化处理,也会让选题具有更好的商业属性。比如强调选题是动物世界版的《美丽中国》,或明星带你领略《舌尖上的中国》等。一句精彩贴切的高概念选题阐述能吸引投资者与观众,之后再进入具体的介绍,解释这部纪录片和那些成功的纪录片有何异同,能让选题阐述更为精准高效。高概念选题阐述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选题类似哪些成功的纪录片作品?核心内容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意义?公众关注它的热度如何?可以搜集相应的百度指数、微博指数等来说明其社会热度。

(2)从选题来源中提炼出前人的思想成果、选题的起始概念、与探索方向相关的内容、可能的解释或者批判的目标。

(3)选题拍摄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可能产生怎样的社会反响?该选题可能会给制作机构或个人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照以上三条,可以采用以下文字作为开场提示:

本片是一部类似《×××》风格的纪录片作品,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的故事;本片试图通过关注×××,最终探索×××,以证明×××,希望观众能由此了解×××。

在选题策划案写作中,几乎所有的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市场定位与受众目标,即影片拍给谁看?要实现怎样的传播价值?追求独立个性、打造为特定受众服务的纪录片品牌是纪录片策划案的目标方向,即为受众提供展现真实生活与知识娱乐的优质纪录片。

根据影视收视窄播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创作者明确了纪录片的市场化定位之后,接下来就是锁定目标人群。在策划案市场选择及背景综述环节,创作者要具体解释选题的市场化定位,是符合原始人性喜好,适合公共电视网络传播的大众通俗节目,还是以精英文化贯穿创作理念,走小众化细分市场的收费频道路线?例如,美国探索频道连续制作了几季犯罪纪录片《犯罪鉴识实录》《冤狱调查》《鉴识破案直击》等,这些选题项目就建立在受众对暴力行为天性的审美趣味基础之上。而英国BBC出品的《艺术大师》系列纪录片,则迎合了知识分子的审美,考虑重要的少数而不是大多数受众的喜好。在市场选择与背景综述中,创作者需要:

(1)提出选题并说明它的来源,是从其他媒体获取,还是通过个人关系了解到的,或者是从研究所、大学等专业学术机构获得的线索,并阐述选题打动你的原因。

(2)交代选题的历史政治人文地理及市场研发背景,并给出市场学与人类学的充分理由,梳理出选题中能够让受众感兴趣的要素。同时,列出这些背景知识在片中出现的方式和比例,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影像段落之中,以保证受众能够有效接收信息。

(3)选题与受众定位的结合点在哪里?是完全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主题性创作,还是依据选题本身的进展寻找最富表现力的角度来结构,以实现某种差异化的创作?大众通俗化选题与长尾小众选题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市场选择将构建起纪录片多元生态环境

纪录片项目的分集标准及篇幅既要考虑选题本身的事实体量与拓展容度,也要根据受众市场份额与分布结构来规划设计。一般来讲,在播出交易市场上,纪录片分为每集24分钟与每集50分钟两个时间标准,这种设定是为适应广告贴片及电视排播的需要。这两种不同时长规格的纪录片加上广告时间,就可以以30分钟及60分钟的纪录片板块无缝嵌入电视媒体的线性播映空间。在这两个不同的时间制式里,普通选题可以制作成单集、2集、3集或4集的系列纪录片,以方便播出机构灵活排播;而重大选题可以制作成5集或7集的规模,以适合一周5天或7天的连续播映。如果选题是连续性的历史事件,其分集依据一般为时间线索,可以在每集开始设置戏剧钩子,结尾设置戏剧悬念,以保持受众对于纪录片分集收视的兴趣;如果选题是从不同角度来系列化解读同一主题,那么纪录片就可以按照主题来划分集数,保持单集的专题性、全片的统一性。但无论选题是连续式还是系列式,每一集都要有对应的卖点、结构、人物、冲突、转变等市场与戏剧要素。

分析入围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的20个选题,连续式选题共3个:跟踪记录藏族牧民少年进入西藏登山学校学习,并最终成为珠穆朗玛峰向导的5集纪实类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还原80多年前中日如何走向战争的6集历史类纪录片《暮色将至》;追踪野骆驼迁徙行为及生命故事的两集自然类纪录片《荒漠圣兽》。系列式选题共4个:讲述澳大利亚华人故事的3集纪录片《寻找唐人街》;展现机器人技术革命的7集纪录片《机器人时代》;揭秘大西洋神秘海底生物的4集自然类纪录片《大太平洋》;从工程视角还原庞大的人造系统是如何运行的6集科技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单集选题共13个:聚焦中国深圳大芬油画村里,三个不同年龄的大芬画工有关复制与原创艺术品的故事《中国凡·高》;探秘用古代测绘技术帮助建立中华帝国的科技类纪录片《帝国机密》;关注巴黎时装周中国设计师的纪实类纪录片《中国设计师》;呼应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的历史纪录片《中国,足球的起源》;展现中国青年芭蕾舞演员参赛瓦尔纳世界芭蕾舞比赛的纪实类纪录片《芭蕾比赛》;讲述海外华裔美食企业家故事的纪录片《中国外卖》;记录海外华人歌手成名故事的纪录片《三只行李箱》;还原巴西华人社会的纪录片《阴阳:巴西华人生活》等。

对于连续式纪录片来说,尤其是现实题材跟踪纪实类纪录片,由于未知因素很多,在提案阶段的分集内容往往难以明确。这时,创作者应强调影片整体的叙事线索及故事方向,预测可能出现的故事阶段与层次,针对每个故事层次展开影像处理。例如《喜马拉雅天梯》,就重点解释影片将从主人公专业登山学校的学员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牧民双重身份出发,结构人物生活的双重叙事线索,以参与式记录观察的方式,展现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们在校学习以及毕业后服务攀登珠穆朗玛峰商业项目的完整过程。纪录片真实还原了西藏牧民的生活质感与精神世界,直击国际化与商业化的登山运动带给他们的冲击与成长。同时,提案还强调,为呈现珠穆朗玛峰的视觉奇观,摄制组将采用延时摄影、飞行器等方式与设备来拍摄登山运动,而藏族摄影师则是影片纪实拍摄的重要保障。最终,这个提案项目在2013年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上,获得最具国际传播潜力奖。2015年该纪录片制作完成,剪辑成88分钟大电影在院线放映,获得了超过1 000万元的电影票房创造了当时中国国产纪录片电影票房纪录。

对于系列式纪录片来说,列出专题类别、领域、地域或关键词能够清晰明了地展现分集的核心卖点及方向。例如7集纪录片《机器人》,是以介绍机器人技术革命为高概念主题,引领受众探寻最前沿的机器人研发项目,关注机器人即将投入服务的新领域,了解正在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的机器与创意。其系列化分集依据为7种不同的机器人技术,以展现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应用。这7集分别是《人形机器人》《仿生移植》《极限探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新工业革命》《娱乐机器人》《未来城市》。4集纪录片《大太平洋》则直接以《活力太平洋》《贪婪太平洋》《神秘太平洋》《暴力太平洋》为题,将纪录片定位为探索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生物种类的太平洋的奥秘。

纪录片属于电影形态的一种,其制作形式从属于内容。由于纪录片中的动作、语言与影像均出自现实生活,虽然容易具有可信度,却也往往因此失去作者中心的风格,导致纪录片表现形式的自由度受到既有生活材料的严格限制。其主张被强制依附并隐藏于现实生活之下,只能以微妙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因此,纪录片在形式创造上具有强烈的自律性,偏重于追求揭露真相的写实主义风格,这种“拍摄自发性真实”的写实风格贯穿于纪录片的声画处理全过程,并形成独特的影像语言体系。然而,虽然写实是一种创作态度,但纪录片语言却可以有创造性。写实主义是纪录片创作的传统,但不是桎梏。所谓写实是指呈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真实,但这并不意味着限制影像的表现形式。早在纪录片的“童年时代”,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就引入了诸多故事片技巧:前期记录并触发现实,后期重建叙事时间结构,以创造性的电影手段呈现出写实的记录面貌及爱斯基摩原住民的生存本质。此时的纪录片形式已经成了内容。

纪录片实现制作亮点的思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内容叙述方式上的创新,如转换人物叙述视角、挖掘新鲜的故事讲述方式、打造非线性的叙述结构等。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系列纪录片,选择了中国一批非常有声望的地域文学作家,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他们与故乡城市的个人情感联系、文化记忆与精神源泉等。这种以拍摄对象的强烈个性观点为中心的自我映射式纪录片,符合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个人叙事潮流,表现出强烈的作者风格。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获奖纪录片《超码的我》中,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不惜以牺牲个体健康为代价,在30天内连续每日三餐只吃麦当劳,以“人肉小白鼠”的实验方式,体验快餐食品对人类身体的危害,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从极端个人视角来体验开发纪录片内容的制作方法,带给市场极大的震撼。另一种寻求制作亮点的思路是来自影像新技术的开发。正如小而轻的DV摄影机发明之后,许多人类学纪录片创作者便尝试将DV发给计划拍摄的少数族群,让那些从未经过电影制作技术培训的普通人,随意拍摄其内部生活。创作者以此为素材来制作影片,以寻求未被干扰的人类学真相。而随着航拍技术的日益成熟,法国电视二台拍摄了以航拍鸟瞰视角结构全片的4集纪录片《鸟瞰地球》,表现了地球环境生态恶化与保护的严肃主题。类似的纪录片还包括耗时3年、直升机航拍超过400个小时的纪录片《鸟瞰台湾》。而GoPro小型便携式防水防震摄影机的发明,也带动了拍摄极限运动的纪录片风潮。在纪录片选题策划案写作阶段,挖掘新鲜而独特的纪录片技术形式,并配合内容叙述上的创新,会让人眼前一亮。

2005年播出的中国纪录片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系列纪录片《故宫》,在当年引发了收视狂潮。除了文物类选题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外,其开创性的制作方式对收视率的贡献也极为重要。《故宫》是我国最早全部采用电影镜头拍摄的高清纪录片,摄影师是获过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的赵小丁。《故宫》的整个拍摄方式与制作理念完全秉承电影化与国际化,其动画制作团队是亚洲著名制作公司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因此,在影像动画再现领域,《故宫》同样引领了纪录片的制作风尚。对于纪录片选题来说,“故宫”是一个非常好的IP,无论是其馆藏的百万件珍贵文物,还是这座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都蕴藏着无数题材与讲述方式。在《故宫》之后,原班人马又制作了百集系列纪录短片《故宫100》、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还研发了10集纪录片《故宫2》。在这些关于故宫的诸多选题项目中,创作团队一直非常重视制作形式的创新,以10集纪录片《故宫2》的制作亮点设计为例,这部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在制作方向上明确了五点:

(1)影像追求快节奏的叙事风格,以打破长期以来文化类纪录片宏大叙事缓慢而冗长的影像特性。纪录片将参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相似节目,利用高剪辑率、快节奏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2)每集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叙述节奏也相应加快。这种结构可参考BBC纪录片《旷世杰作的秘密之最后的晚餐》。该片以达·芬奇的故事、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命运及《最后的晚餐》画面中耶稣与十二门徒的故事作为三条叙事线索,相互穿插,夹叙夹议,使得整部影片的点面信息更加饱满。

(3)让历史说话。以往的历史题材类纪录片大多是讲解式,用解说加配图的方式来呈现,生硬呆板。让历史说话,则是将发言权交给历史本身,让影片鲜活而生动。让历史说话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人称角色表演;照片与动画结合的动态化数字技术;真人与虚拟人物的情景互动。(www.xing528.com)

(4)开发音乐的表现潜能。历史纪录片通常容易忽视音乐抒发情感与叙事的作用。但在《故宫2》中,音乐除了起到烘托背景的作用之外,还发挥了制造气氛、抒发感情、控制节奏、引导叙事等艺术功能与效用。

(5)重视纪实段落的使用。日本NHK电视台通常把纪录片分为新闻类纪录片和艺术类纪录片两大类,其中新闻类纪录片必须严格遵循纪实的要求,不允许场景再现和人物扮演。而《故宫2》融合两类纪录片所长,充分借鉴新闻类纪录片的优点,大量运用现场拍到的非预先设计的镜头,尤其是有关文物清理、修复与国宝鉴定等纪实画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纪录片从来不是现实主义的陈词滥调,而是对电影内容与形式的生动记录。纪录片的视听语言一直都在进化,原创而新鲜的理念与手法,不仅给旁白、灯光、摄影机操作、场面调度及后期剪辑带来制作亮点,更能拓展纪录片的选题内容,挖掘出更多有潜力的优质项目。

纪录片选题策划案预算是指通过罗列完整而详尽的经费使用情况,估计完成纪录片创作将产生的所有费用。纪录片投资预算主要包括:

(1)项目研发费用,包括版权注册、前期调研、文案写作、为融资产生的日常开销等。

(2)前期拍摄费用,包括设备使用费,如吊臂、轨道、广角镜头、无线话筒、吊杆话筒、录音设备、灯光、卫星电话、监视器、便携式剪辑机等一些常用技术设备,以及一些特殊设备,如航拍无人机、生物摄影特殊镜头、水下摄影机等的费用;摄制组的食宿交通费用和人员劳务费用;还有一些特殊场景的专项支出杂费,如拍摄跨越极地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摄制组需要按人头交纳专项环保费;在境外拍摄时,摄制组雇佣导游和翻译的费用、给当地工作人员的小费、申请在景区或专有场所准许拍摄的费用等。

(3)后期制作费用,包括影片剪辑设备使用费、音乐音响后期制作费、合成特技及动画制作费、数码影像素材转制及复制费、版权资料授权使用费、后期人员劳务费等。

(4)其他杂费,包括剧组人员保险费、剧组日常开销、应对不可预知风险的准备金,此项约占总体预算的5%—20%。

目前,大陆标准纪录片制作经费大概是每分钟1万—2万元人民币,英国是每分钟1万—2万英镑,美国是每分钟1万—2万美元,中国台湾地区一部90分钟纪录片预算大致为800万—120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约为180万—280万元。其他像栏目化创作的纪录片,预算相对于这个标准会低二分之一左右,新闻纪实类选题预算会更低。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纪录片立项预算表。

表4-2 纪录片《×××》立项预算表

续表

在策划案中,这些大笔支出的资金都要有明确说明,再加上其他常规支出,就可以列出一个大致明确的投资预算。而更为详细的项目投资预算表,则是在选题审批通过之后,制片人再规划落实。其中对经费流量的合理规划是纪录片成功的关键。经费流量规划主要包括:完成纪录片拍摄一共需要多少经费?什么时候需要?这些经费中哪些属于现金,哪些属于其他资源的折算?获得的方式是怎样的?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几次划拨?相应的监督措施和实施条件是什么?例如,投资机构负责接待剧组现场拍摄,或提供器材设备使用,这些费用都可以不计入现金流而折算为相应的投资额度。策划案中的立项预算表决定着未来更加细化的项目投资预算表及项目实施日程表,制片人应根据最终的资金规划情况,合理安排纪录片的工作日程。

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除了充分考虑选题本身的市场风险之外,对制作团队的执行力也要作出评估,以判断其是否真正有能力完成选题的制作。因此,选题策划案应针对选题执行的要求,有侧重地介绍制作团队,尽量展示出制作团队的执行经验、专业水准、职业素养等。介绍制作团队时,应该集中突出与其他制作团队不一样的独特能力与优势,强调本团队驾驭同类选题的经验与能力,并呈现出本团队在资源整合中可能迸发的能量,最终表现出足够的创作激情、韧劲与雄心。让投资人在阅读这些背景资料时,有进一步投资的意愿。

在选题调研阶段,制作团队通常并不固定,制片人在策划选题的同时,也在寻找适合该选题的制作团队。导演是制作团队的核心,他的创作历程、获奖经历、合作态度、导演观与世界观、认识能力以及对选题的热情程度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考验制作团队综合素养的社会类选题,导演往往就成为整个制作团队介绍的重点。而当选题涉及科学类、自然类等专业领域时,制作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就来自具有专业素养的专家、摄影师与特殊的技术装备等。例如介绍动物类选题,制作团队有动物专家作为指导,有掩体搭设专家进行辅助,有职业动物摄影师担纲拍摄,还有全套白天与黑夜同样适用的野外动物摄影器材,等等。这时,介绍团队的整体实力及技术后盾,可能比强调导演的个人阅历更让投资人动心。如果纪录片的策划者是新人,没有长期的合作团队及丰富的制作经验,那么在团队介绍部分,应该突出自己对这个题材熟悉的程度与旺盛的斗志。一方面,新人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提案大会,借助专业制作机构的力量,将选题推销出去,并找到合适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选题;另一方面,新人可以凭借个人的热情与游说,找到有成功制作经验的摄影师或剪辑师参与项目,增加选题策划案在投资人心中的筹码。

用一位好莱坞金牌监制的话来总结:“团队组合只有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优点的时候才是好的。”

在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案中,明确合理的周期规划能让投资人对项目投资、生产、回报的运行周期有整体概念与把握,以论证选题的可行性与投资价值。纪录片选题周期规划要涵盖选题调研、剧本研发及写作、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合成、播映及相关宣传活动等各个阶段。一般来说,纪录片播映市场上主要流行24分钟短纪录片系列与50分钟长纪录片系列。例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魅力系列”纪录片属于24分钟短纪录片,而《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则属于50分钟长纪录片。一部50分钟长纪录片系列的制作周期在一年半至两年左右,24分钟短纪录片系列创作周期则相应减半。一般来说,在50分钟长纪录片系列的制作周期中,前期策划及调研耗时6个月,其中包括选题策划3个月,现场实际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3个月;前期剧本写作3个月;前期集中拍摄3—4个月,某些季节性拍摄、重要时间节点拍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后期剪辑制作3—6个月,其中包括同步进行的1个月左右的解说词写作;后期审查及修改1—2个月;播出前宣传预热1个月。而对90分钟的纪录片来说,往往要根据选题的时间跨度及拍摄的实际需要来制订计划,其选题制作周期有更大的宽容度和多元的选择性。例如BBC的纪录片《人生7年》,以每7年集中拍摄一次的工作方式,总共耗时49年,记录下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成长到54岁的人生历程。这种带有阶级分析视点的人类学纪录片,将制作周期塑造为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和市场卖点,为纪录片生产寻找到新的可能性。

纪录片选题策划案是创作者历经初步选题策划及调研工作后,为融资及未来创作规划做出的工作方案,其中高概念宗旨及主题意义表达出创作者的初心及思想;分集内容及制作亮点是对创作内容及方法的高度概括,未来在前期剧本研发及写作中将进一步细化;投资预算、团队介绍及周期规划则是写给投资人的“情书”。完成了选题策划案,一个纪录片选题就真正确立了,融资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融资成功后,组建剧组与研发剧本将同步进行。只有完成前期剧本写作,纪录片创作才能进入最令人兴奋的现场拍摄阶段。纪录片并不是现场即兴创作,前期策划调研与选题策划写作,才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石。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纪录片宏观调研

2.纪录片微观调研

3.纪录片选题策划案

二、分析题

1.按照纪录片选题创意的两个标准,分别列出已经播出的符合选题标准的两类纪录片。

2.对一部纪录片选题进行宏观调研,填写选题文史资料表,并写下叙事年表。

3.对一部纪录片的选题人物进行采访,形成采访文案。

4.写作一份完整的纪录片选题策划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