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色认知与形成:演员的个性与角色呼应

角色认知与形成:演员的个性与角色呼应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角色与演员混为一谈时,戏的成为便被抵消掉了。在此,个性指的是用来定义角色的主要线条。譬如说,某个角色是“骄傲的、慷慨的和易怒的”。光有两个元素是不够的,因为两根支架所形成的平衡状态是脆弱的。学生们穿着他们角色的服装来到课堂上。从没有一个角色是真正言行一致的。很快地,借助服装或配件,演员变换角色重上舞台,演出被第一个寻找的第二个角色。

角色认知与形成:演员的个性与角色呼应

(一)角色状态、情绪、感觉

最开始对于学生急性形体表演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角色扮演。在经历了元素、颜色及昆虫艺术方式之后,学生们应该具备了自己面对角色的研究能力,即使这个主题比其他都难一些。当我们开始处理角色时,最大的担心就是学生们会掉回到他们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用自己原本的样子来演戏,真正的表演便因此荡然无存。当角色与演员混为一谈时,戏的成为便被抵消掉了。这种角色与演员相互渗透的状态,在一些强调心理状态的电影中也许可以借着特写镜头而成立,但是在剧场里,演员只有靠着戏剧扮演才能将意象传递给观众。演员存在着两种极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真正地在扮演。面具在此将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学生们将会学到如何运用他们自己的一切来扮演他人。他们不是扮演自己,而是跟自己一起演戏,这就是演员功课中充满了物象可能性的地方,也是即兴表演中最有魅力的地方。

为了避免上述角色与演员混为一谈的现象,以及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疏离感,我们运用了许多动物练习。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在某部分对应到一种或多种动物的特色。如果某一个角色是建立在如火鸡般的高傲自大上,那么火鸡就必须要存在于这个演员的表演之中。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不是面对面的,而是三角的,在这个例子中,是火鸡、演员和角色。

可以首先要求每一个学生各自创造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可以诞生自对路人或是周遭事物的观察,目的是使学生享受单纯地扮演他人的乐趣。我们第一步先去寻找这个角色的个性。个性,指的并不是角色的情感,也不是他的内在状态,更不是他所处的外在情境。在此,个性指的是用来定义角色的主要线条。它应该可以用简单的三个词来完整表达。譬如说,某个角色是“骄傲的、慷慨的和易怒的”。如此一来,我们将定义简化到最大程度,来建立一个基础架构使演员得以扮演。有了这三根支柱,才能够建立一个最初级的空间:即使是草房也算是一间屋子!光有两个元素是不够的,因为两根支架所形成的平衡状态是脆弱的。角色的建构,就像盖房子一样,必须有二三个支架建筑才会稳固。一旦三个元素都定义清楚之后,我们才终于可以探索存在于其间的各种细微差异与变化:“他很骄傲但人格高尚”“他容易发怒但很善良”。渐渐地,在这清楚而稳固的基础架构之上,演员才能慢慢将他们个人的细微特质和他们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一点一点放入角色之中。

学生们穿着他们角色的服装来到课堂上。有一些人甚至从一开始就以角色的身份出门,连身体形态都改变了,我们简直都认不出他来。我们像是接待新学生一样接待他们,他们以角色的身份跟着上形体课或体操课。这样的做法既滑稽又累人,因此,大家要约定好一个信号,使我们可以暂时离开角色,做适当的休息,准备好再次进入角色中。事实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角色总是会慢慢返回到扮演他的人。请记住,所有的文本都是由学生们彼此即兴发展而来,而不像既有文本一般,角色与演员之间存在着由作者提供的距离。这便是为何我们应该坚持学生必须呈现真正的戏剧世界的人物,换句话说,是由真实生活中发展而来的人物,而不是直接取自生活中的人物,这两者的差异虽然难以界定,却极为重要。

当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在大家面前呈现他们的角色时,我们向他们提出关于他们身份的问题:他们的名字、年纪、家庭状况、家世背景、工作等,一些他们应该能够轻松回答的问题。接着,我们将角色们放在不同的情境当中,使得他们的性格得以显露。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情境就没有角色,只有情境才能让角色显露生命。

(二)地点与环境(www.xing528.com)

为了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可以将学生与他们的角色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办公室类、工人类大学生类等)。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角色回答问题时所说的内容,与他们在情境中真正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当有趣的误差。从没有一个角色是真正言行一致的。我们先将角色放在他们熟悉的环境当中:在家里、在工作中、度假时与聚会上。接着,我们再将这些角色放在一个让他们感到不自在的全新环境或是意外场景,让他们显露出连自己都吃惊的性格的另一面。故障的电梯出轨火车,让这些通常不会有交集的角色在紧急状况下发生关联。一栋楼里的住户聚会便是一个充满丰富人性的即兴练习。

在这样的情境当中,角色的本性逐渐得以流露,比如说:一些害羞的人会显露出极度的权威,以令人错愕的方式指挥事物的进行。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冲突或是特别的情境如何激发出隐藏在每个角色背后的另一个完全相反的角色。这对演员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有时候,在进行表演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陷入角色之中而无法离开。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我们从不在同一个角色中停留太久。我们快速地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有点像是那些电影演员,前一分钟还在后台聊天,后一分钟便马上进入角色在镜头前演戏。等拍完了还能回到后台继续刚才聊天的话题。

要求学生选择另外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彼此非常不同而且互补,演员必须让这两个角色同时活起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围绕着一面屏风而发生的包括追逐、等待或寻找的场景。例如,在舞台上放着一张由两块板子所组成的屏风,分别隔出前面的开放空间和后面的隐藏空间。第一个角色走上舞台,寻找第二个角色,呼喊着他的名字,一无所获,于是他走到后面去看。很快地,借助服装或配件,演员变换角色重上舞台,演出被第一个寻找的第二个角色。

学生必须以任何可以想象到的方式发展这个主题。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多重角色的幻象,不管是运用服装、配件,或是声音的变换,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如背面或侧面来呈现角色。最理想的状态,是让观众在某一个时刻觉得,他看到了两个角色同时在舞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