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具和反向操作:解析、优化及应用

面具和反向操作:解析、优化及应用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情面具包括了幼虫面具、个性面具以及用具面具。在最初尝试过这些面具表演之后,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面具所暗示的性格反其道而行。其实这种诠释方式为面具的反向操作,也就是让藏在同一个面具背后的另一个角色浮上舞台。表情面具不同于中性面具,它具有情感偏航的可能性。这个主题的确可以不戴面具演出,但是面具能帮助演员将表演扩大,加强角色的立体感,排除细节以突显整个情节的流动状态。

面具和反向操作:解析、优化及应用

(一)表演层次

中性面具是独一无二的面具,它是面具中的面具。在充分体验过它的各种可能性之后,我们开始接触其他的面具,样式越多越好,我们将它们统称在一个名词之下——表情面具。如果说中性面具是唯一的,那么表情面具便是无穷的。不管是学生自制的面具还是现成的,它们都已经包含了某种表演层次在内。我们甚至可以说,它们要求演员必须达到某种表演层次。戴着表情面具演戏代表的是要达到戏剧表演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全身身体语言的运用,以及重新体验情感及表现的强度,这些都将成为演员日后表演时重要的参考指标。

表情面具成功地使一个角色的线条更加清晰。它能简化表演并且使之结构化,因为它赋予了身体极为核心而重要的姿态动作。它让表演变得精炼,过滤掉写实心理剧式复杂的眼神,赋予身体一连串的先导姿态。这样的表演也可以达到非常细腻的地步,不同的是,面具式的表演所依据的是一个极为清楚的基本结构,而这在非面具式的表演中是没有的。由此可知,面具训练对于演员的养成而言实在不可或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戏剧,一个拥有面具表演经验的演员对于演出来说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

表情面具包括了幼虫面具、个性面具以及用具面具。最后这一种,基本上它并不是以戏剧表演为主要用途。在戴上面具之前,先莫名其妙地以带有神秘色彩方式专注沉思好几个小时是毫无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将它翻天覆地地搅动。很快,我们试着将面具放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它很愉悦、它很悲伤、它很忌妒、它很健壮。通过多方向地刺激这个面具,我们试着去探索它会不会反应。唯有当一个面具开始去反抗外界的刺激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去了解这个面具。当然,同一张面具并不会对所有的刺激都有反应,它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才会显露出个性。“面具展示”有助于我们定出一个工作范围,之后再带入表情面具这个主题。表情面具代表的是一种个性,一个独特的角色。学生们试着尽其所能地靠近这个角色,进入面具里面,同时另一方面避免在面具下挤眉弄眼,不做现成或外在的模仿,也不从镜子中看自己。进入面具里面,代表的是感受到因它而诞生的一切,重新找到它的本质,探索它与自己的内在如何产生共振。在经历所有这些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在出发来表演这些面具。

与半脸面具和意大利即兴喜剧面具不同的是,表情面具是全脸的面具,因此,戴上它的演员不会说话。它是各种个性的化身,这些个性往往提炼自日常生活当中。阿姆莱托·萨尔托里常常从路上行人及帕多瓦大学的教授身上寻找面具的灵感。就像某些既有传统,他有时也会在政治人物身上得到灵感。虽然这些面具难免有稍为夸张的部分,但它们绝不是漫画式的讽刺模仿。一个面具必须能在表演时展现出层次丰富的情绪感受,那些只能表现一种同定情绪的面具,比如说一张一直在笑的面具,它所能做的就只是串场而已,不能长久停留在舞台上。一张好的表情面具必须能够改变:它能变成悲伤的、快乐的,或激动的,而不会只有一种僵硬的表情。这也是在制作而具时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

有两种方式可以操作表情面具。我们以一张代表“奸巧”的面具为例子。这张面具的一部分以非对称的方式侵蚀着另一部分。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分析的方式尝试感觉其狡猾及虚伪,研究角色的心理变化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再由此发展出特殊的运动方式并衍生出一种造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任由面具结构所提供的造型来带领我们,让一个角色诞生。

(二)进入造型(www.xing528.com)

借由幼虫面具,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何为“由造型进入角色”。幼虫面具被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瑞士巴塞尔地区的嘉年华,是一些五官结构非常简单,尚不足以称之为人脸的面具。它们大多只有一个硕大无比的鼻子,一颗球一样的火头,看上去就像一个只会到处敲敲打打,发出一些噪声的生物。我们工作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朝向带有讽刺嘲笑意味的角色与情境,有点像某些卡通漫画的味道;我们给这些面具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一切就像在真实生活中,试着探索许多真实生活中会碰到的场景,并且将表演转化到面具的层次。另一个方向则是尝试探索面具所引发的动物性及奇幻性层面。

接着,我们可以用面具来扩大探索的范围:冰上曲棍球的面具、焊铁面具、滑雪面具等。所有这些面具的用途都是防御:防冷、防火、防光、防风。它们同时也有伪装的作用,使得戴面具的人能轻易地刺探、逃脱,将脸藏在面具后面。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用具都能被当成面具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这样的功能。一个戴在头上的锅,或是滤器并不足以称之为面具,它们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些有趣的小把戏。在这些多样化的练习与实验中,最应该在乎的是寻找真正属于剧场的面具,也就是那些能够传递人性,提供转化并且达到特定表演层次的面具。

在最初尝试过这些面具表演之后,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面具所暗示的性格反其道而行。比如说:一个暗示着“傻瓜”的面具在一开始先以原本的个性出现。他可能是傻傻的、害羞的、笨手笨脚的。接着,我们再以相反的方式来诠释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自信而绝顶聪明。其实这种诠释方式为面具的反向操作,也就是让藏在同一个面具背后的另一个角色浮上舞台。这种方式使得表演变得十分富有深度而有趣,也让我们发现人们的真实性格不一定与他的脸相符,因此为角色提供了立体感。接着我们进入面具表演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只有某些面具可以达到:在同一个面具角色中,同时呈现出他的个性及其反向。

表情面具不同于中性面具,它具有情感偏航的可能性。当中性面具中的男人和女人相会时,他们的关系是直接的,他们会直接靠近,但是在表情面具下,同一个主题可能会变成:男人和女人相遇在商店里,他来买东西,她在卖东西。

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情境类似,情感相通,但是表情面具下的角色永远不会直来直往。由此产生了各种戏剧性偏航的可能,比如他们相望,接着离开;然后又从旁边回来;一个人靠近,另一个人拒绝;等等。这个主题的确可以不戴面具演出,但是面具能帮助演员将表演扩大,加强角色的立体感,排除细节以突显整个情节的流动状态。重要的并不是主题,而是表演的方式以及它所到达的戏剧转化层次。在面具下,所有的姿势不是扩大就是缩小,在心理分析式的表演中极为重要的眼睛在这里被头和手所代替,二者在面具表演中非常有意义。也是因为如此,真实对象的使用能大大丰富表情面具的表演。

这里所有讲到的面具都是不同于东方舞蹈戏剧中象征意义极浓的面具,它们的姿势都已被符号化,并且极其精确。象征是戏剧中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但是它的出现必须是在创作之后:所有象征化姿势的出现都必须先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一些东方面具具有非常伟大的特质,尤其是巴厘岛面具,即使它是以默剧的方式演出。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巴厘岛面具,有时我们也会用相同的方式来使用某些非洲面具,而先不去追究它原本的象征意义。事实上,最伟大的面具应算是日本能剧的面具,因为演员只需要极轻微地低下头,就能够把眼皮垂下,并且将视线从外在带到内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