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间舞的训练方式及优化措施

中国民间舞的训练方式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间舞在进行有关运动意识和发力方式的训练时,应该把脚部和胯部的根本性作为训练的重心所在,还要把腰部作为运动的中轴所在。一旦缺乏或没有此类的运动意识就难以达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审美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独特神韵,就必须对舞蹈节奏的训练抱有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民间舞的训练方式及优化措施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遍布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因为民族的不同带来的往往是不同的民族性格、地域风情和审美表现等,与之相对应的民族舞也因其独有的艺术风格而产生差异性,经整理、研究得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间舞在训练特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要素:外形特点、素质能力、运行意识、发力方式,以及舞蹈节奏等,这些也正是构成民间舞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对民间舞的构成要素深入分析时会发现:训练的外部特征除了身体灵活之外,还包括对于身体重心的处理,动作曲线性等特点,这也是民族民间舞有别于其他舞蹈的地方。除此之外,还包括自身独特的技术技巧和情感表达。正是由于民间舞对于舞蹈规格、舞姿动作的极致追求,从而使得民间舞产生了独特且鲜明的艺术风格。

民族民间舞的独特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外形特征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技术技巧方面,以及对舞者独特的要求等,而且不同的舞蹈对于身体相关能力的训练也会有所不同。总体看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是对舞蹈者的个人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要求,既有对于舞蹈者头部、颈部、肩部、胸部、上肢、下肢以及腿脚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还对以上所述身体部位的能力和力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此看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刚柔并济的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中国民间舞在进行有关运动意识和发力方式的训练时,应该把脚部和胯部的根本性作为训练的重心所在,还要把腰部作为运动的中轴所在。一旦缺乏或没有此类的运动意识就难以达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审美要求。由于所处地区的不同,致使民间舞的风格特征、发力方式和舞蹈词汇都会有所不同,比如来自汉族地区的汉族民间舞与其他地区的民间舞相比,在具体的发力方式上就会有所不同。另外,中国民族民间舞有着它所特有的舞蹈动作连接方式,中国民族民间舞上肢习惯的连接方式是圆形环动,这中间的8字圆常用于各种舞蹈的转换连接,在舞台表演时的具体表现为手臂和腰部的局部动作,或者是来自全身的整体性动作,最终呈现出弧形的运动轨迹和造型。由此来看,弧形是成为圆形的基础所在,而动势是舞蹈动作产生动态变化的前提所在,如果缺少了圆形,整个舞蹈动作就很难呈现出流畅、自然的一面。(www.xing528.com)

中国民间舞与其他民族舞蹈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不论是从舞蹈本身的审美取向,还是舞蹈本身的节奏切忌平铺直叙,所追求的往往是抑扬顿挫和动荡起伏的舞蹈安排。对舞蹈内部内在意识的阐释和挖掘是舞蹈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而对于舞蹈外部形态的塑造和打磨,使得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所谓的舞蹈,是一门充满流动性的艺术,民间舞外在的运动节奏是其艺术特征的主要表现。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独特神韵,就必须对舞蹈节奏的训练抱有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