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的要求
中国古典舞蹈对于手的要求在广义上可以扩展到整个手臂部分,即包括肩、臂、肘、腕、手掌、手指在内的人体上肢。手臂,作为人身体上最为活跃的肢体器官,完全能“胜任”各类复杂的、多样的动作,往往是演员们展现自我的最得力工具。鉴于此,中国古典舞常常要求演员的手臂动作尽可能的丰富起来,还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
(二)眼的要求
眼睛虽然不参与形体动作,但是其在表演之中的重要地位却无法撼动,这是因为眼睛是人体最为灵动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不需要任何动作和语言,一个眼神便足以说明一切。正所谓“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眼睛可以称之为演员传递情感的窗口。中国古典舞蹈十分强调眼睛的表现作用,需要演员们透过眼神的动作,表达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映射出人物内在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主角的上下场,包括一段舞蹈动作结束后的短暂停顿,被称作是亮相,外在表现出的像是一个类似塑像的姿势,那一刻的眼神凸显出更多的是人物当下的精神状态。
(三)身的要求
“身”字在这里主要是指身段,具体是指演员们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出的趋向于舞蹈化的形体动作。这些形体动作主要内容有上马下马、举手投足、捋须甩袖、望门、亮相等。戏曲本身特有的身段,主要是生活中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历经艺术的加工、深入的美化、调整而提炼出的一系列动作。古典舞对于身段的训练是要求演员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以腰为轴”进行划圆。“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特征,也体现了其中正平和、圆润飘逸的审美追求。
(四)步的要求
步是指步法,即下肢动作。中国古典舞讲究“凡舞必有步”,说白了就是依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等信息,以及设定场景的差异,从而设计出不同的台步。在舞台上,小生走路的步法相对比较潇洒;花旦走路的步法比较轻盈;而大花脸走路的步法比较豪迈。除了这些走路的步法以外,还有形态多样的步态,如风吹浮云后缓慢挪移的云步,人们行色匆匆的磋步,不小心跌倒后仍要坚持前行的跪步,醉汉们摇摆不定的醉步等,都是演员从生活中提炼,加以创造,衍化成为一种舞蹈化的步态。中国古典舞蹈讲求对腿脚不同部位动作的力度、幅度、速度、方位等的拿捏时,以便在舞台上呈现出一种虚实相接的节奏感,做到“合节奏、舞姿美、醉人先醉腿”。
(五)法的要求
法是指将手、眼、身、步四个方面的动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运用于舞蹈之中的表演方法。中国古典舞的“法”具体表现为“十欲法则”“三节”与“六合”。(www.xing528.com)
“十欲法则”的要求为: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进先退,欲退先进;欲收先放,欲放先收;欲响先轻,欲轻先响;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直先弯,欲弯先直;欲正先斜,欲斜先正;欲矮先高,欲高先矮;欲浮先沉,欲沉先浮。
“三节”是相对全身关节而言,分为上三节(颈、肩、腰)、下三节(胯、膝、脚)、手三节(肩、肘、腕)、全三节(头、腰、脚)。通过“三节”的划分,明确了中国古典舞形体动作协调配合的规则。
“六合”的要求为: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脸合,脸与身合,身与气合。
中国古典舞蹈训练不但讲求单个动作的到位,讲求对手、眼等器官表现力的单独集中训练,而且更为注重表演者形体动作整体的配合与协调。要求将单独的肢体动作合理连接,呈现出自然流畅、圆润飘逸的流动美感和丰富的情感表现。
在对形体动作技巧技能的训练之外,中国古典舞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讲求“气韵”,强调对演员“精、气、神”的训练,也就是在对外在形体动作能力不断打磨、追求精益求精的动作美感和表现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演员的内在“韵味”,形成独特的内在艺术气质与素养,提高艺术感受力。
“精”,是指精神,要求演员在训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全神贯注,将精神集中于人物。
“气”,指的是呼吸,演员要学会在表演过程中控制和运用自身的气息,调节呼吸,使气息运行顺畅,这样才能够确保动作的顺畅利落。
“神”,就是强调演员的表演,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抓住人物的内在性格与感情特质,并以形体动作体现出神韵特质。
“外要练剑、内要练心”,相对于形体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言,对于气质韵味的培养难度要更高一些,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实际上,形体动作技能这些外部素质的训练与内在韵味的培养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精气神”的训练往往就潜移默化于基本形体动作的一次次重复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