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创新:提升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效果

教育创新:提升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效果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剧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系统多年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演员必须是角色行为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表演者。(二)感应的训练在思维训练中,一些成功的演员在观察、模拟、组织、选择和再现身体外部动作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就要求学生在具备模拟能力的同时还要对人物的心灵进行推测和思考,增强人物形体表达的可塑性和表现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表演受到舞台的约束。

教育创新:提升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效果

戏剧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系统多年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那么现在,应该怎么着手第一步?戏剧表演的特点是什么?戏剧专业对形体锻炼的要求是什么?戏剧表演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比歌剧、舞剧、戏曲等姊妹艺术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更富有生活气息。就角色的外在动作而言,它不像舞剧或歌剧,是由导演设计和调控的,有固定的套路可以套用。但在导演的指导下,根据剧本的提示,演员自己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身体动作。同时,戏剧演员也不只演一类形象。在演员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他要扮演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类型的人物。

因此,演员必须是角色行为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表演者。这就要求演员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自己具有充分的可塑性,并根据角色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模拟、选择设计出具有鲜明、准确、典型的外部性格特点的动作,然后进行梳理和组织,轻车熟路地将其反映在舞台上。这种设计、组织、反映人物外部动作的技巧,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戏剧表演专业中的形体问题。这也正是戏剧演员需要登顶的高峰,同时也是所有身体训练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基本的身体训练外,还应培养戏曲表演中常用的模拟、感知、舞台表演等能力,其中模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注重身体可塑性,提高身体素质和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它不是通过单独的训练来实现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在每一个具体的训练内容中,都要做到有机统一。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训练身体的关节和肌肉,特别是要培养神经系统对形体的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和控制能力。

(一)角色的模拟

关于角色和角色动作规则训练的研究,包括人类行为、举止和仪表等外部动作等。其中,学生要学会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本体因素,包括骨骼肌肉结构、神经类型等,也可以说是身体的内因;二是环境因素,如生长环境、生活条件、职业特点、经验等,这也可以说是环境的外因。大多数人的动作、姿势、举止和步伐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它们都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虽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线条的两只手掌,也没有拥有相同眼睛的两个人,但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共同的规律需要遵循。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我们的戏曲前辈通过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各种人物的动作特点,并结合戏曲的艺术风格,总结出各种戏曲在“生、净、丑”中的外在动作规律。我们也应该效仿前辈,多去观察生活,总结人物的姿势特点,并加以模仿。

在模拟训练中,我们可以从模仿普通人开始,比如普通的老人,普通的工人。例如,由于一般的老年人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软组织硬化,这就导致他们的膝关节弯曲、腰弯、驼背、肘弯、头、胸、胯不能正常旋转,身体重心相对较低;而一般青年人正处于发育期,精力充沛、肌肉发达、关节活动灵活、动作范围大;另外,由于支撑自身的重量过大,多数肥胖者在站立和行走时,腿部往往比一般人更沉重;码头工人由于长期从事对背部、肩部等部位有沉重负担的体力劳动,他们的肩膀和背部肌肉会比普通人发达,经常有轻微的弓背和轻微的顶肩。我们还可以从服装、职业、性格等方面总结出各种身体特征,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或有代表性人物的形体姿态,经过一两次反复,使学生掌握从一般到个别的差异,从生活到角色的模拟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探索表演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对仿真的形体进行选择和细化,从而设计和组织出一个具有典型化的过程,学生要善于表现人物的动作特点,就像画漫画一样,三两笔就能勾勒出人物形象。

(二)感应的训练(www.xing528.com)

在思维训练中,一些成功的演员在观察、模拟、组织、选择和再现身体外部动作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角色的塑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体步幅的变化、关节的强调动作、手势的设计等,这些都能使他突破某个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构思,瞬间抓住了人物准确的形体感觉,促进了他的创作。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演员私下里自己研究的,这就是戏剧表演专业要培养的角色感知。演员通过对角色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揣测,仔细感知角色的设置和角色外在的形体动作,诱导角色的具体动作和动作变化,从而丰富角色形象,增强角色的表现力。目前,我国表演课还没有对归纳法的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研究人物动作的形成原因,善于观察人物姿势和行为的特点,将这些已经掌握的人物特征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就要求学生在具备模拟能力的同时还要对人物的心灵进行推测和思考,增强人物形体表达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同时,这些思想和观念不是用语言、文字和画笔来描绘的,而是由演员自己的身体来表达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剧本片段进行集中研究角色的外部动作来完成。之所以选择戏剧作品进行训练,是因为在舞台创作中必须检验这一技巧的掌握,只有在舞台创作中才能谈形体表现,所以感知的训练应该受到舞台表演的约束。

(三)舞台性展现

演员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角色的工具,用不断变化的形体语言作为塑造角色形象的表达手段。虽然在戏剧表演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非常贴近生活、非常自然真实,但还是舞台表演艺术,并不等同于生活。这里的舞台训练意味着表演中的动作要比普通的现实生活更高、更强、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所以更具有普遍性。

由于角色的外在行为是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所以它必然存在舞台性的问题。它会比生活中的动作更夸张、更鲜明,会增加动作的幅度,或延长动作的过程。我们要注意舞台的角度和位置、情境和道具的关系以及与对手的配合,要注意画面感和造型美……一言以蔽之就是表演受到舞台的约束。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这类舞台动作的规律和知识,以增强身体的表现力。同时,在设计、组织和反映角色在表演中的外在动作时,我们不能像在生活中模仿某个人一样,只是把瞬间的人物状态保持在某一个形象中,而要在舞台上持续两三个小时,并且这个角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随着戏剧冲突和情节的发展而起伏的。因此,对演员舞台形体的要求,就不再单单是一种姿态、一组动作,而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这样,技能的掌握就增加了负荷量,要求学生在各种特定的情境中,能够表现出同一人物的各种外在动作。

此外,人在生活中的一切行为,无论是随机的还是有计划性的,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适应表现,是生活所需,是人在长期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逐渐自然形成的。而舞台上的所有动作,不管是不是随机的,都是演员根据剧本的提示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和反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