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发现问题所在L老师在闲暇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语文课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提出问题所在L老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书籍和做了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了主要问题所在。很多老师认为在语文阅读鉴赏课上,仅仅运用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足够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优化方案

(一)发现问题所在

L老师在闲暇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语文课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只停留在对课文语义的把握或对作者原意、情感的领悟层面解读课文,没有引导学生将自身作为特定的解读主体,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等与课文解读融合,没有赋予课文以学生独具个性的生命活力,更没有揭示课文全新的潜在意义,使课文解读没能实现创造性的增值效应。

L老师利用下课时间,在办公室里对隔壁班级教语文的T老师、H老师、W老师进行了访问。

L老师:各位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咨询一下,你们在进行课文解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呢?

T老师:现在很少有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学生了,都不怎么爱举手。

H老师:我每天都按部就班地用教学参考书教课文,自己都没什么创新观点,哪还敢期待学生。

W老师:我有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是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不怎么感兴趣,更没有什么新颖的观点了,最后还是得我自己讲解课文。

L老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思考了片刻,转过身来,打开电脑,开始批改学生的单元测试卷。在连续批改了20份卷子之后,L老师发现了一个普遍的情况: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学生习惯先描述诗歌的画面,再赏析艺术手法,最后分析情感;在分析某一段落的作用时,学生习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答;在分析文章中的某一句子时,学生也习惯于从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两个方面来进行解答。这20位同学的答案都大同小异,得到的分数也几近相同,被他们忽略的采分点也惊人的一致。根据这样的现状,L老师在晚自习时分别请了自己班上的A同学、B同学来自己的办公室谈话。

L老师:A同学,对于我们今早学的《诗经》中的《氓》这首诗,除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你现在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是有什么新颖的想法吗?

A同学:现在没什么疑问,但除了课文以外,老师能多给我们讲解一些有关于《诗经》的其他篇目的知识吗?

L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答应A同学下节课会补充《诗经》其他篇目的相关知识给同学们,并让A同学回教室请B同学过来。

L老师:B同学,你对我们今早学的《氓》这篇课文中的“氓”这个人物形象是怎么理解的呢?

B同学:“氓”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后面他娶妻之后,不再对他的妻子好了。

L老师:老师很高兴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你没有简单地把“氓”这个人物定义为一个负心汉,就像老师上课说的那样,在《诗经》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是简单地使用‘出场定型’式或类型化的人物塑造,而是个性化、多方面地去塑造人物。“氓”的性格转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女子的无原则妥协这个因素,要多多结合课文去细细地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多查阅关于《氓》这篇课文的资料,才能把人物形象和课文主旨真正地理解好。

B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离开了办公室,之后L老师巡视班级晚自习时,看到B同学在查阅有关资料,细细地研读课文。(www.xing528.com)

(二)提出问题所在

L老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书籍和做了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了主要问题所在。不是现在的高中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而是一些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不敢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课文,解答疑难。具体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读结果单一,缺乏发散思维训练,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由于应试教育桎梏,现在仍有许多老师运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单调的解题模板去分析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内涵不同的课文,把学生已有的成长经验与真实的课文情感割裂开来,人为地消解了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再创造过程,并且以学生是否按解题模板去答题作为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课文的重要知识点的唯一尺度。在那些标准答案、固定的答题模板面前,学生的思维仿佛被冰块冻住了一般,被那些所谓的得分模板牵着走,不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答案大部分都千篇一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过于依赖“教辅书”,没有创新解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老师往往太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以教学参考书上的重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缺乏对课文的独立见解,甚至脱离教学参考书就不知道该如何授课了。如果老师都没有对课文的独立理解、创造性的解读,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正如L老师咨询H老师那样,H老师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教学,自己都没有什么创新的观点,哪还能期待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阅读学习呢?L老师认为老师要改变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的现状,就要遗忘定论,忘记教辅书上的“权威解读”忘记名家解读的经典案例,唤醒自我主体意识,敞开心灵与文本交流,分析出隐藏在课文中的深刻精神内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迈向学生课文解读方法的习得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梯。

3.课堂无效提问过多,看似活跃,实则学生的获得感较低

现在有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提问上,课堂看似活跃,其实一节课下来,学生“学无所获”。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就是高不可攀,要不就是唾手可得,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找不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积极性,就更没有办法激发创造性思维了。

正如L老师咨询W老师的那样,W老师尝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是他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针对此状况,L老师认为,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主旨及写作方法的问题,是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具有一定拓展延伸性的问题。老师可以尝试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铺路搭桥、触类旁通、化难为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疑难问题,才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能进一步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

4.认为创造性思维培养只在课文之中,缺少对课外资源的运用

知识本身需要发展,所有的知识都是知识发展长链中的一个环节,由此环节伸展开去,就可以创造出新的知识。很多老师认为在语文阅读鉴赏课上,仅仅运用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足够了。缺乏对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课文中的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启发。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变得很狭隘。

L老师认为,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整合课内外资源拓展教学的空间,对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进行合理的把控,掌握好其中的平衡点,让学生适当地阅读一些与该课文相关联的课外阅读材料,对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对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等进行充分挖掘和深入体会,形成自己有创造性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