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点燃学生情感的有效导入

点燃学生情感的有效导入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三)诵读评论H老师的有效导入整体上为这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让同学们能够带着对祖母的孝敬、对李密的敬佩、对生活的感恩,继续深入学习。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同学们已经对李密和祖母的情感线索有了大致的了解。整篇文章共四段,一、三小组按照顺序,各自诵读两段;二、四小组当评委进行点评。他们一致认为第三小组的同学们读出了李密的深切情感,十分感人,语速缓慢,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一)课前预习

前面说到在班会中,第一个发言的男生说到老师没有考虑到分层次教学。于是,H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在课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预习任务。这种预习凸显了两大好处,一是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依旧会自觉主动进行预习;二是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也会在老师的督促下预习。总的来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对有效开展新课学习有帮助。这次H老师要上的文言文篇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陈情表》,老师在课前就布置了预习任务:① 借助注释、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疏通文义。② 利用互联网、工具书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提前感知文章情感基调。③ 思考《陈情表》中“陈情”的原因,了解文体“表”的特点及文中的具体体现。全班共计40名同学,H老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们纷纷行动,积极搜集资料,同时也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的诵读,有了基本的了解。大家都期待着这次文言文新探索课堂的开始。

(二)循因导入

H老师抓住《陈情表》一文的关键——忠孝文化,循此导入了课堂。

H老师首先引用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古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接着,H老师继续说着:“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都是表现感恩的故事。具体是指乌鸦长大后,会本能地喂养、照顾自己的母亲;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总是跪着,仿佛是在感谢母羊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动物都是如此,更何况人呢?今天呀,咱们就共同走入李密所写的《陈情表》,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拳拳孝心的。”

紧接着,班级的同学们踊跃发言,各自展示着自己认真搜集来的资料。有的同学展示了《陈情表》的写作背景:司马集团灭蜀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同时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流到朝中做官,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违逆皇命,将会惹来杀身之祸。此文正是李密借照顾祖母之由,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感人肺腑,既能典型的突出自己的“孝心”,让皇帝感动之余,又能准许他留待家中侍奉祖母。有的同学展示了李密的生平:他命运多舛,身世可怜,父亲早亡,母亲改嫁,无兄弟,全靠祖母一手抚养长大,以“孝”闻名。

通过课前的预习工作,结合H老师的循因导入,顺理成章地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文言文的感情基调是至纯至孝至爱。这两个步骤的紧密结合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了文言文的教学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原来文言文可以这么有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H老师发现,紧扣着课标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创作基调,也能深刻感知作者的情感意图,对人物形象和故事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三)诵读评论

H老师的有效导入整体上为这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让同学们能够带着对祖母的孝敬、对李密的敬佩、对生活的感恩,继续深入学习。于是,H老师赶紧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进入诵读讨论阶段。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同学们已经对李密和祖母的情感线索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H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人。整篇文章共四段,一、三小组按照顺序,各自诵读两段;二、四小组当评委进行点评。小评委们听得很认真,在朗诵组的同学读完之后,评委组的学生们也做出了点评。

他们一致认为第三小组的同学们读出了李密的深切情感,十分感人,语速缓慢,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扬,第三小组的同学们十分开心,同时也更加增强了对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第一小组的同学们也没有气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体味情感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不足,下定决心好好体会李密在文中的深情表达。

小组比赛朗读、点评之后,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大家都认真钻研文本,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和课文注释,努力想要把这篇文言文吃透消化。

(四)热烈讨论

第一节试验课很快就结束了,H老师和同学们十分高兴。课上,同学们努力参与课堂、认真学习的干劲儿令H老师十分感慨。课下,同学们仍旧对李密与祖母的情感、李密逻辑严密的说辞十分感兴趣,这种思考一直延续到了第二次试验课。这次,H老师开门见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对《陈情表》进行讨论分析。

(1)本文陈情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在文中是怎样进行“陈情”的?陈情的语气和句式有什么特点?

(2)对高三学生而言,寒假仅有20天,除去走亲访友,拜年聚会,朋友小聚、外出旅游等安排外,时间所剩无几,希望老师少布置作业,甚至干脆不要布置作业,学生应该如何陈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呢?

(3)其他同学点评该同学的陈情方法和效果。(www.xing528.com)

H老师提出这几个问题后,就将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们。同学们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分析这篇文章。在同学们积极讨论时,H老师也走近同学们,给予合适的引导,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大意。大家讨论了十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派了代表进行发言。

《陈情表》一文陈情是为了孝敬祖母,先孝而后忠。首先,李密抓住晋朝崇尚孝道的这一关键进行陈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孝道先行”。其次,消除晋武帝的忧虑,“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环环相扣,让晋武帝感念于李密的孝心、难处与忠心,从而让他先尽孝再尽忠,忠孝两全,岂不美哉!文中陈情的语气根据对象而确定,李密是与皇帝对话,因此语气必须要委婉,放低身段。文中句式多为四字、偶句为主,长短句搭配,逻辑严密,十分恰当。

在H老师的引导和总结之下,同学们和H老师一起归纳了《陈情表》一文的行文逻辑、特点及意图。同学们也为自己能够理清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逻辑和行文技巧感到激动与自豪。通过这样的分析,同学们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深情厚谊。

接下来,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进行陈情,这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有新意,参与热情高涨。

A同学说可以先为老师送去祝福和贺卡,表达学生对老师辛苦付出的理解、尊重和感恩;其次和老师谈谈寒假计划,分析时间都去哪儿了,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最后向老师保证,会在亲朋相聚、外出旅游之际,尽己所能努力去复习旧知,希望老师尽量少布置作业,最好是不要布置作业。

B同学听了A同学的“陈情”后,评论说:“首先他尊师重道,礼待老师,送祝福送关怀,谈心交流,不知不觉间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接着拉家常聊天谈论寒假时间去哪儿了,让老师知道时间确实短,安排繁杂,但是情感交流确实很重要,并非是自己懒惰不思进取,这些陈情的步骤都恰如其分,但是最后的愿望表达过于直接,对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其他方案,没有办法让老师信服。”

紧接着,C同学评论说:“我同意B同学的说法,A同学最后在表达自己的终极愿望时,应该转换语气,变为反问句,如‘老师,像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抛给老师,既要考量到学生的难处,也要顾及自己的教学情况,相信老师会做出合理的抉择。”

……

H老师看到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模仿学习并运用《陈情表》一文中的陈情技巧和方法,感到十分高兴。这说明同学们真正理解并运用到了陈情的技巧,同时又不盲目学习,加入了现实生活中的需求,也加入了个人的见解,更加具有时代性。

课标中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力求改变老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发现能力”“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等,H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文言文课堂新探索正是紧扣上述要求,力求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语文魅力,传承文化知识。

虽然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反复的诵读讨论点评会浪费时间,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相互听取各自的见解,点评他人,指出不足并讨论策略,这就充分践行了课标的要求。这样的文言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长篇累牍,了无生趣,不再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再是学生的噩梦。

(五)总结归纳

《陈情表》一文主要是李密在皇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严峻情况下,根据晋武帝所倡导的“孝义至上”的政治主张,有条不紊地罗列出自己的身世处境、实际情况,用真切地语言和情感打动皇帝,让皇帝念及孝道,恩准他侍奉祖母,陪伴在侧。

H老师引导学生在预习、导入、诵读评论、讨论、总结这五个环节中不断深入感知《陈情表》一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会这篇文言文语言、结构和情感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