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题的要求体现了一定的自主性,比如说自己拟定题目,自己选定立意的角度,以及自己选择文体。由此就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写作变得这么自由,学生就只要上去自由发挥即可,不必做专门的强化训练,正好把时间用到其他模块的教学上,这样作文课就被上成了其他课或者语文阅读课。老师不够重视写作,即便是作文收上来了,也不认真批阅,往往草草了事。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写作上的困难。X老师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一直采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但渐渐地,他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周四,X老师和往常一样去给学生上课。今天,他要上的内容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课堂上,他先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利用关于秋的景色图片和诗文导入。随后让学生听朗读音频整体感知。学生跟读时X老师提示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完以后,X老师展示思考题,设疑: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静吗?如果改换一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初步了解分析鉴赏散文的思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以情驭景。学生学会了初步的分析方法,就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探究:故都秋天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提示学生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之后归纳可得出:作者所选的景物都是作者感情的体现物,顺利得出“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结论。最后学习完成后,布置作业: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描写夏。意图是锻炼学生的动笔能力,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掌握借景抒情手法。周五下午,X老师把学生写的作文收回来全部批阅,批阅完成后,他发现学生们写的远远低于他的想象,写得枯燥无味,缺乏感情,让人感觉学生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写作,质量极低。这让他感到很头疼。于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他脑海:为什么他的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方面这么差呢?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会如此枯燥无味?作为高一学生,写的作文不应该是这样的水平。他开始寻找原因。
(二)问题分析
首先,在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心思和时间都集中在了读上面,认为写作课太难教,不知道如何下手,从而忽略了写作的教学,并把规定的写作课也用来讲解课文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味吸收老师所讲解的,而没有一个输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就得不到运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老师们也都强调只有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习并领悟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写作时才能水到渠成。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读与写一直是相互分离,没有得到很好的互补。我们很少正确认识并且研究这一模式,课中鲜有二者的互补方式,即使有,也是死板不灵活,老师们不创新,不吸引学生的兴趣,听之任之,学生就不想写作,就更谈不上利用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一味地要求学生们对经典文章进行熟读背诵,不去深入把握文章结构,更不去让学生抓住其中的表达技巧,长时间下来语文课就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老师们不懂得创新教学方法,秉承着为考试而教学的理念,一味地采用那些陈旧死板的方法,学生们就学不到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更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不会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们都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内容。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忽视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是一味地觉得只要多读,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因而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写作练习做一做,不会另外要求学生来进行写作。另外,老师们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有的老师甚至取消写作课,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生写作的被动,学生所写出来的内容枯燥无味,没有新意,甚至文章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写作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分离的。
(三)解决对策
X老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开始研究相应的策略。他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主要要提高两方面的功底:一是语言,一是写作素材。
语言方面,学生们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多阅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话所写。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以唱戏为例来说明语文的基本功。这个比喻用到语文的学习中是很合适的。要想写好文章,也需要一定的基本功。那么写作的基本功是什么呢?不言而喻,一是字,二是词,三是句,四是标点,五是段落篇章。这五种缺少一样都不能构成文章。尽管对这些基本功了解很深,但是提笔忘字、词不达意、标点用错、段落大意不明的现象是多之又多。提笔忘字,平常认识的字很多,但是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许多字就记不起来。字数少一点还好说,查字典可以解决,但是如果需要查的太多了,在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烦躁感,影响发挥,造成厌恶情绪。因此,字这个难关必须解决好,每天多学几个字,下一番功夫,汉字这个难关迟早会被攻破。再就是词不达意,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常会有许多词都是近义词,虽然是近义词,但还是会有细微差别,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不准确了解词义,很容易闹出笑话。在平常的学习中,多多留意书本中的词语,不要轻易放过,随时留心积累,时间长了,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在写作的时候也就信手拈来。每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构成的,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句子要合乎语法,还要造得好,同样的话,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说出来,就彰显出了语文的魅力。同样,同一个句子,标点用在不同地方,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标点一定要用好。整个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因而在写的时候就要注意其中的布局,合理安排段落次序,注意段落的内部格局,使得写作完整、连贯而又和谐。
在阅读文章之前,首先要把生字难词查好,在掌握了基本词意之后,可以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把字音读好,根据文章句意把语调语气读对,在读对读准的基础上,严格根据原文意思,不任意删减改动一个字。经过多次朗读之后,对这篇课文就了如指掌,自然可以做到背诵如流。朗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让我们形成敏锐而又健康的语感,加深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除了朗读之外,我们还应该默读,分析揣摩,欣赏体会。从一字一句到篇章结构,都要仔细品味,在细细品味中领会文章内容,从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加以验证,也可以与其他书或者作品中有关联的道理或者事物加以联系,进行对比验证,这些方法都会促进我们的理解。(www.xing528.com)
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平日里一定要多加注意,这些基本功与写文章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楼大厦是由一块块砖构成的,文章也是由一个个素材组成的。对于同学们来说,如何积累丰富的素材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学生写作中如果素材缺失,就会胡编乱造,乏味,犹如流水账,那么应该如何增加学生的素材呢?
第一,活动激趣。中学生活泼好动,课外生活也极其丰富精彩。因而,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不要把学生局限于紧张的学习中。老师作为他们的领路人,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对于中学生爱动的这个特点,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从活动中观察人的行为,观察环境,从而在活动完了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此外,语文老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毕竟老师与学生更多的接触是在课堂上,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来让学生深入观察。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言行,让学生更多地观察,从而更好地积累。最重要的是,老师在开发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一个东西充满了好奇心,才会认真投入,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方面积累,从而进行有水平的创作。
第二,阅读补充。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多阅读,因为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丰富头脑,学生才能更好地写作。这样的话,老师可以分两个角度来进行提升他们的能力。
首先,老师应该从课内阅读开始,课本中的文章语句优美,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学习价值也很高。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带着学生选择最正确的学习道路,学习课内的文章,把握文章主旨,领会思想感情,学习结构层次,积累精美语句,课上的这些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进行更好的创作。
其次就是课外阅读方面了。毕竟课本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无边的世界里,如果只局限于书本这个小小的世界里,那我们的生活也会枯燥无味,课外的阅读也要注意。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的脑海里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就会进行不同的创作,从而产生不同的作品。我们面对这些,更需要跟随自己的感觉,多阅读,对他们的作品深入分析,细细咀嚼,从而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老师应该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创作铺路。
第三,以写助积。大量阅读和积累素材都是为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写作,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才会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到底缺乏哪方面的知识,以便于以后学习。在写作的时候用好素材,学生就会产生满足感,就会觉得学习的有所成就,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积累素材,然后应用。同样,如果在写作时没有很好地应用素材,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这对学习很不利。如果想让学生们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内容,以写助积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得想写,写的东西越多,质量也越容易上去。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让学生学好写作,在写好的同时累积素材。
(四)对策中需注意的问题
X老师认为虽然找到了相应的对策,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老师。教学过程中有老师的教,有学生的学,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往老师居于主体地位,而现在老师是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首先,老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积累,再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写作。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把握住文章的精髓,了解其思想内容,然后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删减,组成自己想要的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了解了文章之后,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只有充分阅读之后,学生才能创作,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文章段落结构,在几番深读之后再进行总结,把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自如应用。这样,在长时间锻炼之后,学生各方面水平都会有所提升。
此外,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以读促写”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的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力。从多个角度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开发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记录下来,让学生之后可以回顾,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手头资源,比如课本内容或者课外遇到的好的话题,都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们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或者带进课堂,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表达,小组之间互相探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各种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之后就会产生一些新颖的观点。这种合作也有可能会处理到他们在学习时碰到的难题,缓解他们心里的压力,让他们变得轻松而又快乐,这样也会有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