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应用与优化

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应用与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老师将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他授课的另外一个班级中,以下以他的《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为例。在老师的要求下,全体学生积极、准确地完成了课文的朗读。我们现在按之前分好的六组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切磋写作的时间大致为10分钟,10分钟之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对他描写的“侍坐印象”进行补充。不自觉中诞生了一场流传千古的佳话。

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应用与优化

M老师将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他授课的另外一个班级中,以下以他的《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为例。

在经过教学反思后,M老师决定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另外一个班级授课。2013年的某一天上午,M老师带着他的教科书和课件提前走进了教室。上课之前,M老师与同学进行了沟通交流,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M老师利用课前的5分钟时间对上一节课的讲课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回顾,接着又通过导课的方式引出了今天要讲的内容。

M老师:一片破土的嫩芽,留下春的印象;一片明媚的阳光,留下夏的印象;一片微黄的落叶,留下秋的印象;一片快乐的雪花,留下冬的印象。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些东西注定转瞬即逝,有些东西注定留下千年的印象。千年之前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次畅谈在千年之后流传为千古的佳话,今天我们就与这些哲人来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篇课文我以“千年印象,侍坐千年”为主题进行解读,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M老师:在赏析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通过大声诵读的方式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在老师的要求下,全体学生积极、准确地完成了课文的朗读。

M老师:我先对同学们课下的预习做一下检测,我先提问几个比较基础的问题,看看同学们掌握得如何。

生(全体):好。

M老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出自哪里?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是由谁编纂而成的?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政治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

生(全体):《论语》,语录体散文,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孔子与弟子及其门人的对话,“仁”,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M老师:通过同学们快速、准确的回答,我发现你们对课文基础性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不过我希望你们课下有时间的话能够多看看《论语》的其他篇章,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课上的一次教学就能够完成的,本篇课文的教学只是一个引导,需要你们课下不断地学习与积累,要多读书、多思考。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对文中字、词、句的疏通以及同学们课下的预习及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出你眼中的“侍坐印象”。我们现在按之前分好的六组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切磋写作的时间大致为10分钟,10分钟之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对他描写的“侍坐印象”进行补充。

A同学:夜阑人静,远远望去只有一间房屋的灯还亮着,隐约地从屋子里传出几个人的说话声。和着微弱的灯光不觉走进一看,有几个人席地而坐、围坐一团,有些手舞足蹈,有些温文儒雅,有些谦恭有礼,有序而又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志向,呈现着一派祥和、温馨、热闹的场景。

B同学:秋雨绵绵,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孔子和他的众位弟子在依山傍水的长亭中围坐着,众人倾听着美妙的琴声一起欣赏着眼前这幅秋雨美景。面对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孔子不禁有感而发:“你们还是各自谈一下自己的志向吧。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你们就不说了。”众位弟子在老师的提议下开始畅谈自己的志向。

C同学:孔子带着他的众位弟子一起周游列国,在游说歇息的途中,孔子开始询问他的学生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志向。他的弟子刚开始时还是有些拘谨,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孔子说道:“不要因为我比你年纪大你们就有所隐瞒,大家应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自觉中诞生了一场流传千古的佳话。

D同学:在炎炎夏日的夜晚里,一行人坐在千年的古松下纳凉,一位白衣翩翩的公子在忘情地抚琴,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持着茶杯,闭着眼沉醉在杯中的茶香和耳边的琴韵里,回味悠长。半晌,老者回过神来开始询问他的众位弟子:“你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志向啊?”在老者的提议下,他们开始了关于这个话题的探讨。

E同学:在大雪纷飞的午后,屋里的桌子上还摆放着朵朵怒放的梅花,在飘散着缕缕梅香的室内,有几人围坐在火炉旁取暖畅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慈爱地看着他的众位学生并问道:“你们可以各自畅谈一下你们的志向。”众位学生在老师的询问下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畅谈。

F同学:立春时节的一天上午,天空中点缀着朵朵白云,田野间的蜜蜂在嗡嗡嗡地闹着,偶尔飞来几只调皮的蝴蝶在逗引着小路间的孩子们奔走追赶。不远处一位老者带领一群学生在河边的草地上席地而坐,老者让他们谈论一下各自的志向。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面露微笑,时而充满着坚定,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安乐祥和的景象,这与大自然所呈现出来的美好交相呼应。

M老师:上面六位同学通过描绘侍坐图,都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发挥了各自的想象。从以上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A同学和D同学提出的侍坐时间是在晚上,F同学设想的时间是在上午。当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时发现它好像也没有给出具体、确切的时间,所以说你们每个人安排的侍坐时间都是合理的。有的同学将侍坐场景设置在室内,有的设置在室外,有的想象是在春天发生的,有的想象在夏天发生的,有的想象在秋天发生的,有的设想在冬天发生的,这些观点可谓争奇斗艳、各有千秋。通过对“侍坐印象”的描写,同学们能够开动你们的大脑去想象不同的时间和场景,这说明你们都在用心地思考、用力地刻画,文笔和语言都很唯美、语句流畅。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我心中的“侍坐印象”。

M老师:几千年前的一天下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杏花的香味,微风徐徐吹来,杏花在空中纷纷扬扬地飞舞,好似与微风一起在空中嬉戏、舞蹈。在这棵杏树下,一位大师带着一群可爱的学生席地而坐,意气风发。他们一个个都是满怀理想的青年才俊,他们都围坐在老者的身旁,一起畅谈着各自的志向……通过对侍坐的描绘,你认为孔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www.xing528.com)

E同学:和蔼可亲、有智慧、谦虚。

M老师:回答得很好,(展示出自己的PPT)亲切随和、循循善诱、谦虚温厚,那孔子的四位弟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F同学:子路鲁莽、急躁;冉有谦虚;公西华谦恭;曾晳洒脱高雅。

M老师:F同学的回答抓住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回答得非常好。(展示PPT——子路:自信而率真;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谦恭有礼;曾晳:洒脱自然、卓尔不群)在分析完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我们开始继续向下学习。原文中曾晳用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欢声笑语、安乐祥和的春游图,那么请用优美的文字描写出曾晳的“春游图”以及给你留下的印象。

G同学:暮春时分,已经换上了春天的单衣,和五六个成年朋友加上六七个小孩一起去沐浴春风,一起在沂水中嬉戏,在舞雩台上吹风,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K同学:春天到了,开始穿上了春天衣服,邀请五六个好友和六七个小孩一起踏青。我们一起去沂水沐浴,去舞雩台上吹风,尽兴而返。

M老师:同学们翻译的都还不错,基本上把要翻译的重点字词已经翻译出来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译时注意对句子进行打磨,保证语句的通顺和语义的正确。下面我展示一下我的翻译:“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上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小孩,一起去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水中戏水,洗去尘土,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曾晳描绘的春游图与其他人的志向有何不同呢?

L同学:其他几位都是说自己如何治理好国家,而曾晳没有这样说。他只说和百姓一起过太平祥和的生活

M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出了一些要点,但是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曾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其他三人强调的是怎样治国,而曾晳直接描述了治国的结果。他描述的这幅图是治国的最高境界,这里民风淳朴,天下太平。它好比陶渊明的桃花源,它好比庄周逍遥游。它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简简单单,寥寥数语,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千年的印象,阳光、亮丽,映照千年!(进行PPT展示)那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思考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各个小组现在开始分组讨论,综合你们小组成员的观点整理出你们小组的观点。5分钟之后派小组代表上讲台上陈述出你们小组的观点。

各小组进行紧张、激烈的讨论。

A同学:孔子“哂”由是笑他的轻率鲁莽,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就第一个站起来开始发表他的志向。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说出了孔子内心对于治理国家的想法。

B同学:孔子“哂”并不是真的嘲笑子路的有勇无谋,而是传达出孔子对子路的一种喜爱,就像是长者对于自己孩子的一种宠溺。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所描绘的这幅“春游图”正是孔子心中所向往、期待的大同社会。孔子的政治主张就是实行仁政,想让老百姓过上讲信修睦的安乐生活。

C同学:孔子“哂”由是因为子路的“率尔而对”,但是孔子的这个笑并不是嘲笑的意思,孔子的哂笑是因为对子路的了解,也是对他坦率的欣赏。“孔子与点也”是因为曾晳所描绘出的暮春郊游的图景既是曾晳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他的想法暗合了孔子的观点,因为孔子一直主张礼治,反对法治。曾晳的观点刚好暗合了孔子的想法,所以“孔子与点也”。

D同学: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而对”抢先发言,而孔子主张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没有礼让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可是子路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孔子哂笑子路。“孔子与点也”是因为曾晳的春游图所描述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所以“孔子与点也”。

E同学: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孔子不满意子路的回答,因为子路在回答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周礼的要求,在孔子刚问完问题之后就站起来回答,没有一点谦让礼敬之意,所以说“孔子哂由”。“孔子与点也”是因为曾晳的回答契合了孔子内心的想法,他的春游图展现出孔子理想中的社会景象,让孔子心声向往忍不住地赞叹“吾与点也”。

F同学:孔子哂子路是因为子路的鲁莽轻率,遇到问题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孔子笑他是因为不赞赏他的性情急躁。“孔子与点也”时候因为曾晳的暮春郊游图虽然没有直接写治国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它曲折地展示出了一幅安居乐业、秩序井然的盛世图景。曾晳的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

M老师:各个小组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的地方,将你们回答的要点综合起来就基本上概括出了答案的要点。(展示PPT)孔子“哂”由并不是真正地在嘲笑子路,作为一代德高望重、富有才学修养的名师,不可能会嘲笑自己的学生,这样的解释也与孔子本身的性格、品德不相符。孔子的哂笑是因为对子路了解,也是对他坦率的欣赏。对此我们应该从整部《论语》去把握,切忌以偏概全。从整本书综合来看,孔子对子路是一种欣赏的态度。曾晳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了一个场面,描写一个场景。但是在这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了曾晳的理想。“孔子与点也”一是因为曾晳说出了孔子内心对于未来社会的期许,契合了孔子内心的想法;二是因为曾晳描绘出的春游图是太平盛世的缩影。那时候的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自由太平,这暗合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三是因为曾晳的春游图仍是在讲治国,只不过他讲的是治国的结果。曾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将政治与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考余地,所以说“孔子与点也”。一次看似无意的闲聊,一次师生之间自由随性的谈心,却好比一阵清风,拂面,一场春雨,润人心。一次侍坐,注定一坐千年,千年印象,万世仰望,这就是《侍坐》,这就是孔子!孔子作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称为“圣人”。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主张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颇受启发,我觉得我们班级的同学也可以开展一次“侍坐”,大家一起来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对于未来的规划,这对我们的现在的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就把这次讨论安排在今天晚上的第二节自习课,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下或者是用笔写出来,到时候大家一起来畅谈一下自己的志向。这节课我们就圆满结束了,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下节课大家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