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介绍了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典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可以总结出高效课堂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
加涅曾说过;“虽然目标在陈述方式上可能不同,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那就是学习者应当知道、应当会做或者应当体会到的东西。”[1]高效课堂变以往的“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看似简单的字词变化,其实凸显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师应该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而“学习目标”则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以此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高效课堂具有“少教多学”的特征,所以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就要更加明确化。“三讲三不讲”就是针对高效课堂该特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对目标的制定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指:讲难点、讲重点、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
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该原则,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会更明确,使得教学实践免去无用功。此外,在目标制定上,也要因人制宜,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积极探索答案。学生的发展是变化的,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可通过平时的小测验、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将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呈现出来并予以解决。此外,也要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及目标制定,以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学习目标的设定不能只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关于学生评测方面的目标要设置科学合理,达到全面考查的目的。
(二)充分完善的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充分完善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为保证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提前编制导学案。(www.xing528.com)
其基本模式如下:每学期初各备课组召开备课组会议,确定每一部分内容的主备人,主备人至少提前一周将备课内容(主要为导学案)准备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提前下发给备课组每位教师,然后陈述自己的备课思路以及导学案编制情况,备课组集体探讨并提出修改意见。集合集体力量打造出高效、实用、科学、规范的导学案。
完成导学案的编写后,教师将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充分研究学案,利用学案自主学习。此外按照提前划分的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小组和个人。
在普遍预习的前提下,各学习小组按分工重点探究,增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高效率。另外,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导学案,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调整提前准备好的教案资料。这样,通过“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案——检查学案完成情况”的系列流程,师生在课前均做到了充分准备,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开展。
(三)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
高效课堂的“高效”来源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知识掌握度,它注重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课堂互动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落实以及能力的提升。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要不少于30分钟,这种参与不是被动参与,而是指学生带着提前预习与讨论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投入到课堂探索中,通过组内、班内学习互动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进一步实现当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