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喜欢在安静的场所读书,因为在嘈杂的地方,我们总觉得难以静心。在心浮气躁之时,我们也会觉得环境嘈杂,于是常常向客观环境发泄自己的脾气。
或许每位班主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代课老师来诉苦告状,说班级浮躁,说学生浮躁,更有甚者,满面怒容地把上课讲话甚至捣乱者“提”到班主任面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可计数的如此状况。每当此时,我总会和颜悦色地去应对。
曾有一次,学生在上课时转头向同学请教问题,聊了几句,老师发现后大怒,直接将学生“提”到我的面前大声呵斥,并对我提出了“班级浮躁,需要管教”的忠告。我尴尬地安慰并送走了这位老师后,又向学生了解了情况,心中甚感不安。这是多么平常的一件错事啊!如此发泄情绪后,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也许学生会反感,从此不再喜欢这位老师甚至这门学科。每每想起此事,“浮躁”二字便重刻在心。
我很努力地去理解“浮躁”一词,发现很多事情都要回到原点,回到自己的内心。同一片河水,平和之人视之为缓,焦躁之人则视之为湍,全在内心。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出现捣乱者、讲话者、走神者,完全是因为浮躁吗?从“课”字来分析,“言之有果”称为课。如果言之未果,则为轻言、乱言、庸言甚至胡言,谁又会带着虔诚之心去静听潜学呢?这不是学生的过错。师之庸惰,方才是浮躁的根源。不从自身去反省,反而发泄到别人身上,就让人贻笑大方了。(www.xing528.com)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却总是忽略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心中起了风,吹得课堂和学生浮躁。躁气攻心,乱了言语和行为,于是可怜的学生便成了“出气筒”,言之为教育,实则为发泄。
我也曾有过这样不妥的行为。近些年随着阅历和读书的增多,我渐渐变得平和起来,一边忙忙碌碌,一边挤时间思考,在面对班级管理中的这种状况时,渐渐学会了找自己的问题。其实一切浮躁之源都在于内心,而内心的平和来自于修养的深度。恰如河水,唯有水深方可静,唯有登高天地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