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们常常用“嫌疑”二字来批评学生——“抄袭嫌疑”“作弊嫌疑”“偷盗嫌疑”甚至“品德嫌疑”。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加之学生也单纯,这些字眼并没有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什么麻烦,所以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批又一批学生也如流水般来了又去,我渐渐发现了将这个字眼用在批评上的愚蠢。在不确定对错的时候就去下定义,显然是不对的。有了“嫌疑”,矛盾便会产生,老师批评学生有“嫌疑”,就会伤害童心,致使学生是非不明,甚至不再相信社会的公平和世界的美好。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极端的学生也可能因此而产生。
前几日考试时,一位学生忽然情绪激动。原来他被巡考老师认为有“作弊嫌疑”,却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学生在确实没有作弊的想法和行为的情况下被老师下了“定义”,感到委屈而愤怒,继而做出了一些冲动之举。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了十多年前那个愚蠢的自己,于是停下了去“处理”他的脚步。幸亏停下来了,我才有机会心平气和地了解事情的真相。我批评了他不合适的态度,也安慰了他受委屈的心。事情解决之后,我坐下长叹。这“嫌疑”真是极端,只一步就定义了学生的弱者地位,如果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那该多可怕啊!
想起上初中时的自己,也有过“盗书嫌疑”。一本《学生实用词典》,让我在很多年后都难以释怀。现如今,我给孩子选工具书,也会有意回避那个书名。带着深深伤口的自己,在多年后又去伤害自己的学生。如今,那些学生已经为人父母,真希望他们都能听到我的悔过之音。青春可以错,但教德容不得半点错。直到多年后我才恍悟,“嫌疑”二字应该从教育字典中删除,让“嫌疑”走向清白,让正确得到鼓励,让错误得到反省。我想,这才应该是教育。这也是一份情怀,是在修身中历练出来的情怀。(www.xing528.com)
怀疑可以存在,但是要澄清对错,让对错去促进成长。在“嫌疑”中成长起来的人,怎会胸怀热爱,胸怀善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框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走出这座山,才可以看到山外的彩虹。
我们要做的,是先驱散心中“嫌疑”的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