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摒弃一言堂的曾经,学会公平待人

摒弃一言堂的曾经,学会公平待人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习惯在当时看来是好的,但真正通过观察和反思后,我却越来越深恶痛绝那些曾经的做法,比如“一言堂”。我接触“主题班会”的时间相对较早,它的初始概念是德育、美育甚至是心育的阵地。我从“一言堂”,变成了只简单地说几句鼓励和赞扬的话,偶尔总结主题,甚至一言不发。基于“一言堂”的反省,让我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处室中,都学会了公平以待。向“一言堂”说再见,自己也轻松了许多。

摒弃一言堂的曾经,学会公平待人

很多时候,回望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发现当年被自己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如今看来却是那样的苍白而又愚蠢。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班级管理中的诸多举措也被一次次地沿用着,而我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养成了这样那样的习惯。有些习惯在当时看来是好的,但真正通过观察和反思后,我却越来越深恶痛绝那些曾经的做法,比如“一言堂”。

我接触“主题班会”的时间相对较早,它的初始概念是德育、美育甚至是心育的阵地。我也见过很多不同的主题班会形式,诸如开放式、自主式、体验式以及家校合作式。我也在团队建设中模仿甚至是照搬了很多。每次带着汗水走下讲台、离开教室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充盈着满足感,认为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一定能够学到、悟到很多道理,也一定会发生很多潜移默化的变化。所谓“影响一批学生”,就是我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东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自己的愚蠢。

无论什么形式的主题班会,我都站在讲台上做“麦霸”,用自己的声音灌满一节又一节的班会课。带着这种充实下课,是我的习惯,却在学生的成长中展现了弊端。

记得有一次“孝亲敬老”的主题班会,我提前做了布置,班会也在上课铃响时分如期召开。同学们端坐台下,我在台上“端”出自己烂熟于心的《弟子规》,一段又一段,一个例子又一个例子地讲,试图以自己成长中的或是观察到的正反事例来阐明主题。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了,我依然滔滔不绝,直到放学铃声响起,我才心满意足地走下讲台,又一次完成了一节自认为很满意的主题班会。当天晚上,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学生的邮件:“准备了将近两天的一次发言,很想真实地讲讲我同父母争执的过错,就这样湮没在郭老师絮絮叨叨的道理中了。”“老师的例子,在他的时代,而我们的例子,还没有机会讲。” 这封不长的邮件,我默默地看了很久。我的主题班会只剩下了主题和我,没有了班里的学生,更没有给予他们发言权,在班主任的威严下,德育变成了忍受,班会的作用也苍白无力了。(www.xing528.com)

班级建设就是团队建设,如果失去了互相尊重,便有名无实了。当然,这是我在历经过很多次愚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后的反省。于是我开始改变。无论什么形式的主题班会,主题的制定需要同学生商议,围绕主题的发言和讨论必须以学生为主,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笑脸和泪水,渐渐生出了相互的理解。我从“一言堂”,变成了只简单地说几句鼓励和赞扬的话,偶尔总结主题,甚至一言不发。让学生相互发掘生活学习中的德育闪光点,似乎比任何冗长的讲道理都更有效。

学生团队如此,成人团队更是这样。基于“一言堂”的反省,让我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处室中,都学会了公平以待。

相互尊重,首先要从语言表达的权利开始,由口到心,由心到身,凝聚力才能在潜移默化间生发出来。

向“一言堂”说再见,自己也轻松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