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中的虚假:打破伪说

教育中的虚假:打破伪说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思想上的虚假,或许只属于个人,但若写成文章,便要殃及池鱼、祸害一方了,于是我称其为“伪说”。胡言乱语尚在其次,可怕的是伪大师们所谓的“理论”深入人心。伪说也可能存在于家长里短间,给人们的谈笑和自嘲增添一些素材,但在教育中,讲真、为真、求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有伪作的。这教育之伪说,也该打假了。

教育中的虚假:打破伪说

时常看到一些教育类的文章,标题新意十足,如“多媒体时代的班级管理”“王者荣耀背后的情商”等。在这样醒目的标题引诱下,总会让人多看几眼。谁知不看便罢,一看便后悔,文章观点空洞,内容低劣不堪,所引用的事例也是胡编乱造、不接地气,让人怀疑如此文章是否出自教育人笔下。再看作者简介,那些头衔和荣誉让人吃惊。既然致力于教育,为何乱编美梦?既然不做教育,又为何埋头猛钻呢?

个人思想上的虚假,或许只属于个人,但若写成文章,便要殃及池鱼、祸害一方了,于是我称其为“伪说”。让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去讲孩子的故事,我能从泪眼中感受到真情;让一个小学老师去讲对小学生的引导,我更会虔诚聆听,接受教育;让一个中学班主任去讲班级管理,我如饥似渴、盼望切磋;而让一个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去讲中学班级管理,或让一个社会组织去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却远远偏离了教育人或是改变人的航道。更让人不解的是,这样的“理论”却有人趋之若鹜,追捧推崇有加,如同《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一样,虚伪而毫不知情,心甘情愿被欺骗。

文章如此,讲座培训也不例外。我所参加过的讲座、培训不少,自然也遇到过不少伪大师,但是总有人甘愿去搭台,总有人甘愿去组织听众,不管有无效果和意义,听众都会坐满会场。横幅拉到位置,相机拍到过程,培训宣告“成功”。有些培训看似“高大上”,实则演绎了一半便宣告流产,伪大师们没有了幻灯片,离开了手稿,便无法将自己的理论和故事继续下去。每每遇见,我都无法再有记录的欲望。将大好时光浪费在如此讲台之下,真不如回家做饭、陪孩子玩耍。

胡言乱语尚在其次,可怕的是伪大师们所谓的“理论”深入人心。它们大多听似高深,却并无半点可操作性,一旦深入内心,便会诞生很多荒唐理论下的荒诞行为。曾看过一篇报道,伪专家在培训台上介绍自己的“三阶式学习理论”,助手们在下面为其培训机构进行宣传,现场报名收费。一位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至门下,一学期过去,孩子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在辅导班结识了不良少年,开始了夜不归宿、闯荡社会的“旅程”。家长的痛苦无奈,反衬了伪大师们的可恨。(www.xing528.com)

伪专家喜欢夸夸其谈,似乎对教育的所有领域无所不知,而他自己研究教育的背景却是空白的。可怕的是,伪专家容易掌握话语权,一旦麦克风在手,便会邪风劲吹,影响着教育的大小事情。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一线老师痛恨不已。台上的伪专家们能够如此大胆地主观臆断,胡乱创造和推广着各种指导模式,同形式主义的歪风不无关系。培训要搞,且要多搞,不论咋搞,搞了就好。当照片和报道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眼前,总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幸福感。折腾了教师,耽误了学生,这难道是真教育?真真虚伪得要命,害人不浅啊!

伪说也可能存在于家长里短间,给人们的谈笑和自嘲增添一些素材,但在教育中,讲真、为真、求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有伪作的。

不由得想起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二字尚难,“去伪”却并不难。这教育之伪说,也该打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