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懂礼貌?探究礼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为何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懂礼貌?探究礼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课时讲到“礼貌”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与中国人相比,为什么西方人看起来那么懂礼貌?什么才是礼貌呢?”每讲礼貌,必谈素质;每言素质,必讲文化。我身处教育环境中,深知礼貌修德之重要。如此成长了二十多年后,我却发现了世道的变化和礼貌的退步。文化高得令人咋舌,礼貌丢得让人“吐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极大,但因人口众多,加之个别特殊时期文化传承的阻滞,在“礼貌”方面同西方有所差距。

为何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懂礼貌?探究礼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上课时讲到“礼貌”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与中国人相比,为什么西方人看起来那么懂礼貌?什么才是礼貌呢?”

说实话,我也常为此而不解。每讲礼貌,必谈素质;每言素质,必讲文化。事实上,礼貌同文化的关联并不大,文化人中难道就没有说脏话、恶搞、背叛之辈吗?前些日子出现的“高铁占座哥”,难道没有文化吗?有时候,我们很愿意离开钢筋水泥的城市,去乡野田间享受淳朴民风,那里没有文化,却有说不出的愉悦。

我身处教育环境中,深知礼貌修德之重要。记得我初做老师时,课讲不好可以再琢磨,班带不好也可以再学习,唯独要强迫自己与人为善、待人客气。这份强迫来自于我自身的成长,更来自于父母亲人对我的教育。带着这份强迫走过学生时代后,便逐渐开始感恩于它。将它深入骨髓后,更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幸福、轻松的感觉。于是勤露笑脸、勤打招呼成为每日必须,至少在有求于人时要显示出自己所有的敬意。

如此成长了二十多年后,我却发现了世道的变化和礼貌的退步。

我同很多同龄老师交流过,大家都欣喜地看到很多“新鲜血液”注入学校。年轻老师们的到来,充实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却发现了青春的很多特立独行,诸如冷漠,诸如自私,诸如傲慢,诸如孤僻。甚至有很多年轻人放弃了照面后的相视一笑,各自成为我行我素的独行侠,在丢失了基本礼貌之后却又走上讲台去面对学生。

文化高得令人咋舌,礼貌丢得让人“吐槽”。我在不悦之余也不免担心:修养还重要吗?礼貌还有必要吗?我们在课本上见到那些关于“文明”的字眼,还能够言传身教吗?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样子,也会作为一个样子映入别人的眼中。我们常觉得客气话过于婉转,便单刀直入,伤人于无形;我们也常感微笑没有必要,所以冷面以对,与世界隔绝;我们更烦于打招呼的疲累,所以故意地擦肩而过,让自己继续“个性”。这一抹不一样的颜色,真的就能装点这个世界吗?这是无悔个性粉饰下的道德退步。(www.xing528.com)

回到我的课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极大,但因人口众多,加之个别特殊时期文化传承的阻滞,在“礼貌”方面同西方有所差距。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印着“礼貌”的痕迹,只是表现能力不同而已。

把学到的文化外化到个体的行动,就应叫作“礼”。文化越高,越须知礼,这才能顺应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常讲“年少不知礼”,因为孩子学的东西少,外化的行动自然也单一,而那些有文化却不知礼的人,则缺少了文化外化的过程。“文化”如果不同“礼”联系起来,那么即使学历再高,也无法提升一个人的素质。

而“貌”便是你的外在行动映入别人眼中的样子。你很难看到自己,但在某个时刻、某个场合必然能够感受到。如同在众目睽睽之下闯红灯并没有很强的自豪感,随地吐痰后也并没有多少优越感。不知礼的鲁莽并没有展现多少个性,那“貌”反而会在别人的眼帘下,被一眨一眨地鄙视着。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写下了几个字:“学而知作为礼,做而虑他为貌。”

此为礼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