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学习并不好,老师也曾用“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鼓励过我,无奈我并不争气,最终也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现如今想起来,觉得自己本就是一只“鸭子”,只不过长得胖大一些,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天鹅。老师的鼓励只能是充满深情的唯心论了。
在我上学和初当老师的年代,时常听到“填鸭教学”的说法,把知识“灌”给学生,一股脑地要求学生全记、全背。这样的方法简单粗暴了一些,全然背离了现代教育观,却也为那个年代的学生所适应。如果不是这样的“一股脑儿”,幼年淘气的我哪里还有精气神去背诵名篇,哪里还能在若干年后想起某一条数学公式呢?相信很多“70后”的朋友都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至少在那个年代,有老师们在“填”我们这些“鸭子”,而我们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死记硬背了很多东西。若干年后,我甚至在感恩这样的教学方式。
看现在的课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法多如牛毛,自主、导学、启发、探究……这些“高大上”的词汇都融入了教学法中,可是到底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却不得而知。多媒体多了开阔眼界的途径,却少了脑中的思考。启发式教学只启发了一少部分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能静等答案,甚至连老师布置作业都开启了对“天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模式。
一则有关小学生作业的新闻震撼了我的内心。刚开学,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频频布置预习作业,家长终于“怼”了回去。据家长反映,开学不久,老师每天都会布置预习作业,拼音还没有教就要求学生拼读,四天时间居然教完了所有的单韵母和声母。有些家长在拿到孩子的练习作业后问孩子:“老师教过了吗?”回答:“还没有,可是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读了。要是老师检查的时候我们读不出来,是要被留下来的。”
“你都没有好好教孩子读,让孩子怎么连读?布置这个作业是给谁做的?家长做吗?家长都有这个能力吗?教错了,孩子先入为主一直错,谁来纠正呢?不是我们不配合,如果你教过了,我们家长帮孩子复习,这是我们愿意做的。你让家长都教完了,那让孩子上课教你吗?”这是家长愤慨的声音。
读罢这则新闻,我更加怀念自己是一只“鸭子”的年代了。如今的老师,把小小的孩子全当成了“天鹅”,用要求神童的标准去布置作业,明知不可为,却还要检查、比较,简直要把小小的“鸭子”生吞活剥。这或许又是一种预习方式甚至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家长们叫苦不迭。当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的时候,老师便偏离了“师道”二字。“教所能教,学所能学”是最基本的教学之道,现在却搞成了“能教不教,未学必学”。这样布置作业的老师往往都是创新者,但创新未必就是正确。当一个老师满眼都是“小天鹅”的时候,老师的作用和意义便已失去了。我们早已忘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完成不了的作业和任务被可怜的家长代工完成后,老师居然还会露出满意的笑,继而热情地表扬学生,将虚荣散播于孩子们的心间,用“不作为”的态度站在虚伪的“作为”成绩上沾沾自喜,如同猛兽的獠牙一般,咬噬着孩子们的心灵和价值观念。可怜的孩子们早已忘记自己的“小鸭子”身份,一次次地完成着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即使自己无法完成也没有关系,反正父母们为了保住孩子的尊严或者为了给孩子争取受表扬的机会,会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孩子完成的。在老师的殷切期望下,我们都相信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美丽的“天鹅”,这无异于迷信。(www.xing528.com)
家长都教了,要老师何用?家长都做了,要老师有何用?难道只是在幻想着这一群“小鸭子”变作天鹅?如此作业,可以不留,却为什么要留?其实就是用家长的能力去展示老师的能力,那一群“小鸭子”却变成了工具。看似欣欣向荣的表面,背后全是悲哀。
其实只要把“向上看”的目光收回来,把渴望收获的心收回来,把牢骚、抱怨的心情收回来,认真审视自己眼前的学生,“天鹅”有天鹅的高贵,“鸭子”更有鸭子的可爱,让“天鹅”和“鸭子”都得到自己能够得到的,才是老师的可爱。
我在拜访我的老师时,心中始终充满了感激。感谢他们认清了我的“鸭子”本真,用不辞辛苦的一节节课来填满我空虚的头脑;感谢他们深知我的愚笨,所以从未在作业上为难过我;感谢他们的辛勤,使我的父母能够怡然自得。
如今我是一名老师,却也还是一只“鸭子”,而我的父母、老师甚至是我自己都知道,我只是一只“鸭子”,做着该做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