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已经发生,但那时还只是少量和个别的现象,当时的商品输出是最主要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进行过描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3]当时的商品输出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与资本处于一种对立关系中,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是贫困的积累,这导致国内的相对有效需求不足。另外,在追逐最大利润的驱逐下,即使国内存在对该商品的需求,但假如能够出卖到国外赚到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也会将商品出卖到国外。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主要输出商品不同,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是资本输出。那么,资本输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小资产阶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霍布森认为,虽然在19世纪最后30多年所发生的产业权力与财富快速增加,然而由于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此巨额的财富集中到非常有限的人手中。资本家因每年持有的巨额财富而增加的收入如此庞大,以至于甚至是最浪费、最奢侈的消费支出都不会影响其名下巨大的额外收入或储蓄。对此,他们别无他用,只能用于投资,以期积累更多的资本。“到处都出现生产能力的过剩,出现需求投资的过剩资本。所有实业家都承认他们国家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商品越多,就越不能销售获利,而且现有的资本越多,也就越不能找到有利的投资。”有效需求不足,国内生产能力过剩,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原因。考茨基将剩余资本的产生原因归结为农业远远落后于工业。考茨基认为,马克思对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区分是非资本主义性质的,而且假如更进一步对消费资料生产进行区分,就会产生生活必需品生产和奢侈品生产的区分,这同样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因此,他认为马克思对两大部类的区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而魁奈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两大部类的区分,在他看来对此提供了有益的知识,即从所生产商品的物质特性进一步对生产进行区分。“我们还必须根据生产出来的商品的物质特征作进一步的区分。除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区分以及再把消费资料区分为奢侈品和日用品以外,还要加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区分。”[14]考茨基详细考察了工业和农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在自然经济形态,工业生产从属于农业生产,还不独立,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的。在简单商品经济形态,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工业才能获得原材料和生活消费资料。然而工业生产常常比农业生产增长更快,两者的平衡关系常常有被破坏的危险。由于此阶段的工业生产还只是手工业生产,因此两个平衡关系破坏的可能性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积累的可能性才远比农业资本积累的可能性大,工业生产的迅速扩大得到强大推动力。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外流,使农村劳动力流失和短缺;城市中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力易于提高,工业产品具有比农业产品增长更快的速度。农业所从事的是活的机体的生产和再生产,不能通过增加所花费的劳动来随心所欲地加速或扩大这种生产和再生产。反之,工业只要拥有足够的原料和劳动力,就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资本积累越多,农业越是落后,工业人口增长越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就越多,农业人口减少不仅减少了他们提供粮食的能力,而且也使他们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减少。正是由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本输出。
然而,列宁指出,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的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资本主义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必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因此,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少数国家中资本主义‘已经过度成熟’,‘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15]于是,产生了资本输出的必要性。而国外工业不发达,资本少,地价比较贱,资本输出到国外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则是许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体系中,主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www.xing528.com)
资本输出的形式和特点。不论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输出,即直接投资、创办企业,还是用借贷资本的形式输出,即用贷款的形式将资本借给输入国家,一般都会规定以一部分贷款购买债权国的商品,其实质都是“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有的还通过契约,控制债务国的资源,一方面高价出卖商品,另一方面低价收购原料,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的人民,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旧殖民体系瓦解,资本输出则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的“对外援助”的名义大肆扩张。其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方向有所变化。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客观地指出,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国外投资的分配以及投在什么地方具有差异性。例如,英国,资本输出主要同大量的殖民地相联系;法国,国外投资主要对象是欧洲,特别是俄国,主要以公债的形式,而不是工业企业的投资;德国,则主要在欧美两洲投资。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极发达的区域。”[16]
资本输出的影响。资本输出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的影响不同。首先,资本输出对于资本输入国的影响。其一,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推动商品输出,加重了对资本输入国广大人民的剥削。列宁通过对资本输出附加条件的分析,深刻地指出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金融资本“要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第一张皮是从贷款取得的利润,第二张皮是在同一笔贷款被用来购买克虏伯的产品或钢铁辛迪加的铁路材料等等时取得的利润”[17]。其二,促进了资本输入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使输入国的劳动人民不仅受本国资本的剥削和压迫,还遭受国际资本的剥削和奴役,使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加深。其三,操纵和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其成为帝国主义宗主国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附属国。因此,列宁指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对于输出国而言,资本输出的目的是追逐和实现高额利润率,通过资本输出,金融资本的密网布满了全世界,不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超额利润,而且还残酷榨取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金融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这种寄生性和腐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资产阶级日益失去与生产的联系变成食利者;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变为依靠剥削殖民地和其他国家人民为生的食利国;为资本主义国家机构和在非生产领域内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人数不断增多;垄断资产阶级加紧了对“工人贵族”和殖民地“上层分子”的收买。然而,长期的资本输出可能影响资本输出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都是有限的。如果长期资本输出过多,就可能会削弱输出国的国内投资项目和生产部门的资金供给能力,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财政收入降低,甚至引起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些停滞”,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会补偿这种停滞,使资本输出国几乎总是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