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担任军队参谋,率领8万部队前去救援。
统帅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到赵国与魏国部队决战,孙膑却独辟蹊径,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 主帅田忌采纳了参谋孙膑的意见,率领部队紧急向魏国进攻。
魏国部队司令官庞涓得到消息后,非常着急,连部队供给也不带,连夜从赵国率领部队回国。 孙膑预先在魏国部队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国部队经过时,齐国部队突然出击,大败魏国部队。 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 在战争史上,这种作战方法就叫做“围魏救赵”。 从此,孙膑的军事谋略被世人称道。
桂陵之战
公元前340年,魏惠王(即子)刚于逢泽(今河南开封南)召开首脑大会,因为韩国没有来参加,于是派出部队攻击韩国,两军相遇早梁、赫,结果韩军大败。 韩遂向齐求救。 齐相邹忌主张不救。 田忌认为,不救则韩将附魏,使魏益强,对齐不利,主张速救。 孙膑认为,在韩、魏两军尚未疲惫之际出兵驰援,是代韩与魏作战建议采用“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策略。 首先向韩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其力战抗魏;俟韩濒临危亡而魏亦遭到一定削弱时,再出师援救。 齐威王采纳孙膑建议,直到韩军五战皆败,情势危急,魏国部队也十分疲惫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统帅,田婴、田盼为副统帅,孙膑还是担任参谋的职务,派出部队救援韩国。(www.xing528.com)
齐国部队还是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直接向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诱使魏国部队回救,以解韩围。 魏惠王果然将攻韩之军撤回,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战齐国部队。 庞涓对于上次被齐国打败而深深引以为耻,又认为这次部队兵力强大,着急与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国部队决战。
面对凶狠扑过来的魏国部队,针对魏国主帅庞涓骄傲轻敌,急于求战的心理,田忌用孙膑计,采取避战示弱,退军减灶,诱敌追击,打伏击战的方法。 齐国部队主动后撤,每天减少营地军灶数目,3天内从10万个灶减到5万个灶,再减到3万个灶,制造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国部队冒进追击。 齐国部队后退到马陵,利用当地狭窄的道路和道旁致密的树林,在那狭隘的有利地形,砍倒树丛,堵塞通路,并以万名弓弩手夹道埋伏,等待魏国部队。 庞涓果然中计,放弃步兵,留下辎重,亲率轻车锐骑兼程追击齐国部队。 至马陵道时,正值傍晚,两旁万弩齐发。 魏国部队不及防备,乱作一团,顿时溃散,庞涓愤愧自刎。 齐国部队乘胜追击,将魏国部队全歼,连魏国未来的国王继承人太子申都被齐国抓获。
在这次战争中,庞涓骄傲轻敌,孤军深入,结果中计被歼。孙膑在战略上能正确地选择作战时间、空间,待双方削弱后再出兵击魏;攻其必救,调动敌军在预期的有利战场进行决战。 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使敌人产生错觉而自动跟随自己的部署,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这次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为历代兵家留下了设伏歼敌的成功范例。
马陵道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