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案例分析:优化与建议

教育案例分析:优化与建议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途径当然不是生硬说教和强硬压服,为此,《爱的教育》便提供了一个“教育无目的”的软方案。所有教育者都应把《爱的教育》作为德育标准教材,推荐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无声的阅读中受到感染,提高精神境界,真正达到教育不留痕迹。“每月例话”,寓教育于故事中。这种看似“无目的”的教育,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教育者找到教育的恰当方式,非常重要。于是,很多人对美好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出质疑。

教育案例分析:优化与建议

(1)篇篇日记都是爱的启蒙。

书中以日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12岁小男孩安利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人平凡生活中“爱”的感染。相比较空洞的说教,这种质朴、纯真的儿童视野和感怀更容易令人动容。就像著名教育李镇西在此书序言中所言:“‘爱的教育’,首先恰恰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并且是一种常态的生活。”

作者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了发生在儿童生活周围的点点滴滴。有师生之爱、亲子之爱、同学友人之爱、对陌生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不幸的人的同情和关爱、对学习的执着热爱……这一切的记述,都是那么真实、自然,让读者跟着安利柯一起欢笑、流泪、沉思、憧憬……在作者看来,爱的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体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质朴的人。这种“爱的教育”让我们不由想起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并不是专在学校”,也想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中小学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启蒙,应该从教孩子善良开始。首先要教会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体会伟大、崇高,从而在生活中塑造儿童的优秀品质卢梭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这就给我们启示:防止儿童善良的本性被腐化,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教师责无旁贷。教育的途径当然不是生硬说教和强硬压服,为此,《爱的教育》便提供了一个“教育无目的”的软方案。

希望中小学教师听从李镇西之言:“《爱的教育》应该成为所有孩子的启蒙读物,因为它的确是一部不朽的‘教育圣经’”。

所有教育者都应把《爱的教育》作为德育标准教材,推荐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无声的阅读中受到感染,提高精神境界,真正达到教育不留痕迹。

应用建议一:教师要鼓励自己的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中体会人情温暖,并且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记下来,以使他们不断净化心灵,不断积淀明辨生活的能力。

应用建议二: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树立教师威信。不仅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2)“每月例话”,寓教育于故事中。

安利柯的老师每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把故事抄写下来。通过这种轻松的形式,感人的内容在孩子们心中增强了印象,学生们从而受到了教育的启迪。这种看似“无目的”的教育,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教育艺术

由此可见,教育者找到教育的恰当方式,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的确如此,本书中的“每月例话”中,“六千英里寻母”“爸爸的看护者”“少年爱国者”等讲述了对亲人的爱、对陌生人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浅显易懂的故事,却蕴藏着亲子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以及爱国情怀等社会和谐的必备要素,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着眼点。这种寓教育于故事中的润物细无声,需要所有教育者学习借鉴。

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育呢?本书中为我们指出了最重要的着眼点:培养孩子的爱心、善良之心。苏霍姆林斯基也在《帕甫雷什中学》中这样写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但我们知道,社会并不是一个无菌环境,存在着邪恶与灰暗。于是,很多人对美好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出质疑。对此,李镇西说:“教育当然应该给学生生活技能与生存智慧,但首先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悲天悯人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是啊,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人性”都忽略了,即使满腹经纶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缺少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面对现实生活的众多冷漠,教育者就应当发挥作用,从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始,树立和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着重养成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www.xing528.com)

应用建议一:教师也可以借鉴讲故事或直观生活教育的形式,给儿童以启迪。

应用建议二:教师应推荐给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3)父母、姐姐写给安利柯的信,劝诫启迪所有的人。

怎样教育学生,给他们以自身意识以外的帮助和启发?书中借父母、姐姐给安利柯的信这种形式,表达了对儿童的关注和提醒,提出了儿童应该注意改进的地方,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正如鲁迅所言:“必须有正确的批评,指出坏的,奖励好的。”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教师作为育人者,就应该给予学生时时刻刻的关注和提醒。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此方面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善良的情感,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

这就需要教育者抓住教育的机会,对儿童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启迪,当然也包括惩罚教育。这是非常关键的教育方式。在这本书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教育。

在万灵节,母亲就以信的形式告诉安利柯,万灵节是祭祀从前死去人的日子。小孩应特别纪念为小孩而死的人。因为,不知道有多少父亲在劳苦中失去生命;多少母亲为了养育小孩,辛苦伤身,非命地早入地下;多少先生因为太爱学生,在学校里劳作过度,年纪未老,就离别了学生而死去;多少医生为了医治小孩的病,自己被传染了而死去;以及在难船、饥荒、火灾及其他非常危险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幼小的生命,自己却选择牺牲……这许多高尚伟大的人们的亡灵,需要活着的人在万灵节,用感恩的心去纪念。母亲告诉安利柯这些,是为了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目前拥有的幸福,从而对爱着他的人更加亲和、有情。

当安利柯对母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父亲便写信给他:无论如何有名的人,如果他使母亲哭泣、使母亲苦痛,那就真是可鄙可贱的人物。父亲严厉地说出:“不要再走近我!不要来抱我!我现在没有心情来拥抱你!”以此给他惩罚。

这种善于抓住教育机会的教育,容易给儿童以震撼,也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从而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必不可少。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同时也让其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美,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当然,这其中需要教育者注意,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切不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应用建议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学生关注和爱护。

应用建议二: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