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消化的知识没有价值

没有消化的知识没有价值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的发生有两个原则。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多学富五车的人,却没有任何“力量”,只能戴着高度的近视镜,跌跌撞撞……知识正是在人类的自我不断觉醒中变成力量的。只有悟出来的、活化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这和人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智慧的敌人。

没有消化的知识没有价值

林 格

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不然行万里路就变成了脚夫了。但不要乱读书,这个世界上值得读的书不是很多,因此,要少读,读透,慢慢咀嚼,然后吞下去,化到自己的血肉、骨骼里。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

知识意味着规律,即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尊重知识,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历史,景仰知识就是景仰往昔。

记得大学的时候,在地坛的旧书市场上,花了一元五角买到了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精装本),当时就哑然一笑,原来知识只值一元五角啊。

可这本书却让我很震撼,其中,每一个字都意味深长,都充满着哲理与逻辑。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对知识产生了敬畏及怀疑之心。

知识的发生有两个原则。一是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就是精确,就是注重知识发生的条件。二是更新。人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必须不断更新,不断更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之前我曾经这样写道: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我不这样认为。

口号多么具有号召力!

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多学富五车的人,却没有任何“力量”,只能戴着高度的近视镜,跌跌撞撞……把拥有知识本身当作一种资本,注定是慌张的,注定是容易把问题想得复杂,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之前大家讨论的资格与能力,拥有知识(通常表现为文凭)可能会让一个人赢得更多的机会,但能起到作用的一定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将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更新旧知识的能力。

都说目前的中国处于从资格社会转换成能力适合的一个社会变动中,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事实上给人们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何利用知识?如何管理知识?如何更新知识?

在一个人的能力形成过程中,知识只是一种条件而已,如何利用和发挥是关键

波普尔的《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提到康德的时候,他这样写道:

他尽管主张多元论,却把理智的自我教育或者通过知识而自我解放,当作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成必不可少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在此时此地立即行动并永远行动的任务。因为通过知识的增长,心灵才能从它的精神束缚即偏见、偶像和可避免的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必须通过知识获得解放!(www.xing528.com)

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精神富足的,一种是追求物质富足的,第一种人又分为两型:书呆子型、书卷气型。书呆子型通常是一个穷酸的理想主义者,书卷气型也是理想主义者,但不仅精神富足,且物质也富足,具有务实精神。

可我在思考的是,为什么很多人并不能被知识解放,而被知识谋害成书呆子了?

这或许是因为知识没有得到内化和活化。

我坚持认为,知识的内化和活化实质上是“自我”的不断认识和觉醒的过程。

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认识你自己”,所有的智者都将这句话当作指导世人的箴言,这,也是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唯一通路。

可是无论怎样努力,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

也正因为此,我们经常迷茫,我们不开心,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

正如人文主义哲学家所倡导的那样,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人性的秘密,都可以通过爱自己来了解人性。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肯定和接受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真正成为自己。

真正的读书人总是首先把自己当作最好的朋友,而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自以为是,这样,不断反思与感悟,与自己谈话,就可以把知识变成“生产力”。

知识正是在人类的自我不断觉醒中变成力量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主体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将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结构性的知识树。

二是把知识进行加工,然后应用到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去,从错误中不断检验,不断修正。

三是对知识,经过一个把感性知识升华成理性知识,最后通过觉悟,变成悟性认识的过程。只有悟出来的、活化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另外,知识的利用模块一般是这样的: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办?这和人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

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智慧的敌人。人接受知识,就像吃了肉一样,如果没有消化好就容易变成多余的脂肪,只不过知识没有消化好,变成大脑里多余的脂肪而已,大脑多余的脂肪必然会阻止人获得智慧,甚至毁灭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