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说话,对于说话者来说,要善于在自己的说话中渗透知识性,说话既深刻又需要有力度,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给听众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让人感觉到“听有所获”,而不是觉得“白听了”。一个人的说话直接体现了其认知水平和知识含量,如果说话没有深度,没有知识,那听众是不可能肯定你的说话水平的。当众说话要内容有知识性,充实具体、言之有物。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说话者多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一个好口才的说话者,肯定是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人。一个人说话就是需要把自己肚子里的“货”倒出来,但如果肚子空空如也,那如何能展现自己的好口才呢?因此,要想做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就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自己拥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才能够自由随意地讲故事、说民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把知识信手拈来。
对于说话者来说,就算不是为了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但通过读书,确实可以达到提高说话水平的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说,“书中自有影响力,书中自有个人魅力”。古今中外伟大的政治家、演说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书里的知识,给他们带来智慧,让他们才思敏捷,让他们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素养,当然在说话时也有了与众不同的表现。
战国时的张仪为推行“连横”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有“三寸不烂之舌”。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融入其中,言之有物,讲话内容充实具体。他充分了解各国的形势和军事力量,了解各国国君和将士的心理,从而对自己的游说目标非常明确,使被劝说者心悦诚服。
张仪正是因为自己掌握了各国国君和将士们的心理,再加上自己聪明的学识,使自己的谈话言之有物,说话内容也充实具体,所以才能够成功说服各国推行“连横”,自己也为推行“连横”立下了汗马功劳。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人们也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也是如此,读书多的人,往往能出口成章,说得精彩;读书少的人,或者口齿木讷,或者不着边际,很多时候都是在重复堆砌一些辞藻。说话者想要避免套话、虚话、空话连篇等“话”风不正的问题,就必须多读书,注意吸取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营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www.xing528.com)
一个知识贫乏的说话者,往往就会鼠目寸光,显得胸襟狭隘,说话肤浅没有深度。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被邀请说话,就很有可能当众被下面的听众轰下台来。
说话者对于知识的积累、材料的占有就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般从语言的运用来看,知识无疑是思想、感情得以成功的土壤,知识也是口才能够闪耀光彩、释放魅力的基础。如果你占有丰富的知识,不管你身在何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机应变、左右逢源。
启 示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还需要善于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出观点、出新意。不然就会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就会老生常谈,提不出新思路、新见解。真正新鲜生动、富于创造性的见解,是与深入的思考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