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句话深刻形象呈现了书对人的影响力和对人的心灵的塑造。阅读作为写作能力的基石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和重视。在阅读中要想有所获得,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方法。当然,长时间阅读量的积累,语感和感悟能力的培养,在完成阅读题时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感知(字、词、句、篇)—理解(形式、内容)—评价(个人看法或鉴赏)—创造(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不过,传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对文字做支离破碎的静态分析上,即使是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上,而忽略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知、领悟、联想、想象等系列情感活动。其实,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去揣摩、体味、感悟、联想、想象,见仁见智,品出自己的那份感觉,说出自己的那份见解。
联读,就是以主学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的阅读。具体的方法就是,运用诱导法,以学一篇带动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学一题材带动阅读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这样一来,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的做法,可以打开我们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渠道,使我们冲出狭小的教材阅读圈,而散步于文学艺术的殿堂。
古人曰:“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古人读书讲究的是口、耳、眼、心并用。实际上,诵读不仅仅适用于文言文,白话文也一样需要诵读。诵读可以充分调动读者诸多感官接受信息,容易使读者充分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境界,沉醉其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诵读的核心在于对节奏、语调、轻重、缓急等方面进行指导。当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情感内容应该采取与之适应的诵读方式。
文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上电脑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我们可以阅读《语文文摘》《读者文摘》《读写天地》等优秀刊物中的文质兼美、形神兼备的佳作,也可以观赏诸如“开心辞典”之类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影展栏目,定期给自己开出必读书目,要求自己有计划的阅读。
不同的文本对阅读的要求也是大不一样的,有时候需要略读,有时候需要精读。略读就是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提纲挈领的把握;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将应该记忆的记忆下来,需要揣摩的揣摩出来,应该研究的研究出来。文章的精彩段落、关键语句,都需要反复诵读、体会、领悟,这就要求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精读。(www.xing528.com)
精读包括这几种方式:体验阅读,就是反复诵读,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体验语言的美妙和情感;比较阅读,将与之相关的作品或段落认真参照,反复比较,从而加深理解;讨论阅读,分小组讨论,提出新的问题,激活思路,深入挖掘;品味阅读,玩味品尝,由点及面,突破重点;写文阅读,依据原文,改写或续写,写点随笔或读后感。
背读就是把文章中该背的和精彩的部分,反复阅读以达到能背的程度,使其储存进我们的记忆库里,成为学习稳固的知识积累,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咀嚼,不断领悟,从中汲取新的营养,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当然,我们可以掌握一些背读的技巧,如理解背读、分段背读、结构背读等。
我们可以根据个性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图书: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可以选择知识性较强的科普、文史知识类读物,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语言枯涩、表达平淡的可以选择文质兼备的美文,感悟吸收,增强语感;可以选择晓畅明白的读物,学会感知和理解;也可以选择经典名著,侧重品读鉴赏。
启 示
我们还可以依据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对一般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泛读、跳读法,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那些美文佳作、经典片段则可以选择精读、细读、品读;对诗歌、散文可以选择诵读,体会气韵,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时文杂论类则采取默读,有利于理解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