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别史:普遍史的取材来源

国别史:普遍史的取材来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亦不废国别史,以非有国别史,则普遍史亦无所取材焉。盖春秋之时,虽有百国《春秋》,然国自为史,未闻聚国别之史而荟萃为一书也。若《国语》、《战国策》国别为之,始可谓为演风《诗》之绪矣。有史以来,惟今日之世界,足以当普遍史之目,其余诸国之史,荟萃以观,皆国别史也。有国别史之实而无其名者,其惟《明一统志》、《清一统志》乎。

国别史:普遍史的取材来源

今世之言历史哲学者,类以普遍史为归。然亦不废国别史,以非有国别史,则普遍史亦无所取材焉。吾国当一统之世,帝王在上,虽诸国分封,各自为政,然史体所尊,在一正朔。故孔子之时,虽有百国《春秋》,而孔子所修之《春秋》,必以周正为归也。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刘知幾说。案:谓左丘明撰《国语》,说本《史记》、《汉书》),盖《春秋》以时间观其通,《国语》以空间观其别也。

上言《春秋》为历史文学,《国语》亦然。盖春秋之时,虽有百国《春秋》,然国自为史,未闻聚国别之史而荟萃为一书也。曰《诗》,有十五国《风》,于是《国语》因之而出。余尝为《中国古代文学史》,论《国语》之源流,以为“刘知幾作《史通》,胪陈六家之史,明其条贯,著其源流,则以《左传》为编年之祖,《国语》为国别之宗,分析史法,可谓精矣。若夫剖析而言,《左传》多叙记之文,原始要终,巨细毕见;至其记载言论,大抵甄综典礼,折冲尊俎,间以策命之文多为事而发,故名篇钜制,十之三四而已。《国语》则多论议之文,其所记注事端,大部为语而发,简而不繁,其重在语,犹《论语》也,分国而载,故称《国语》。其书上追《国风》,下开《国策》,欲观全周列国之文章,此三书为其渊薮矣”。观此则《国语》为历史文学,殆非附会之言乎。

章学诚《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云:“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礼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纪传正史,《春秋》之流别也;掌故典要,官礼之流别也;文征诸选,风《诗》之流别也。马《史》班《书》已来,已演《春秋》之绪矣:刘氏《政典》、杜氏《通典》,始演官礼之绪焉;吕氏《文鉴》、苏氏《文类》,始演风《诗》之绪焉。”(又谓《文鉴》始有意于政治,《文类》乃有意于故事,与《文选》、《文苑》意在文藻,不征事实者异。)章氏谓吕祖谦之《宋文鉴》、苏天爵之《元文类》,始演风《诗》之绪,余谓不然。《文鉴》、《文类》断代为之,实仿虞夏商周之书,为《尚书》之支流,与孔衍之《汉尚书》、《魏尚书》,王劭之《隋书》,同类并观可矣。孔、王之书,今虽不传,《史通》谓“王劭《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斯其征也。若《国语》、《战国策》国别为之,始可谓为演风《诗》之绪矣。

《国语》而后,则有《战国策》,其体例甚相似。孔衍之《春秋后语》,亦其流也,若司马彪之《九州春秋》,州为一篇,实为后世地方统志之权舆,惟其书亡佚,十存一二,无由论议,后世史家,体例淆乱,名实纠纷,刘知幾《史通》云:“自魏都许洛,三方鼎峙,晋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虽号同王者,而地实诸侯,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于是《史》、《汉》之体大行,而《国语》之风替矣。”观夫陈寿三国志》、路振《九国志》,名为国别,实则纪传;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崔鸿《十六国春秋》,其书亡佚,无由置论(萧氏《春秋》近有辑本,崔氏《春秋》,宋时已散佚,今所存者,有二本,皆为后人辑录拟作)。吴任臣《十国春秋》,体为国别,论名则编年,故名《春秋》,观其所载,则仍为纪传,附以考表,且其中或为本纪,或为世家及传,隐然有正统偏霸之别,淆乱纠纷,盖莫甚于此者矣。(www.xing528.com)

有史以来,惟今日之世界,足以当普遍史之目,其余诸国之史,荟萃以观,皆国别史也。若统一大地,则自古至今,实未尝有,正统偏霸之分,皆小智自私,坐井观天之语耳。中国以赤县神州之内,自视为天下尽此,而又以国土为帝王之私产,于是正统偏霸之说出焉。其实魏、蜀、吴三国相等耳,帝魏帝蜀奚争焉?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北汉十国与夫梁、唐、晋、汉、周五国相等耳,帝五代帝南唐奚争焉(《五代史》帝梁、唐、晋、汉、周,《续唐书》帝南唐)?惟明夫国别之义,则此等自大之私见捐,而平等观察之公心出矣。

明夫国别之义,则晋与十六国皆国耳,作史者不必重晋而轻十六国,置之载记之列,而十六国之史亡;五代与十国皆国耳,不必重五代而轻十国,置之世家之列,而十国之史微。观夫东晋、宋、齐、梁、陈与夫北魏北齐、北周等史,并驾齐驱,则其成效之彰明较著者也。

有国别史之实而无其名者,其惟《明一统志》、《清一统志》乎。司马彪之《九州春秋》以州为纲,《一统志》则汇集各省书而作,以省为纲,故其实皆同,所不同者,惟一统与割据耳,要其史法则相类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