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三十九《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祖棐,射声校尉。父盻,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帝(指司马昭)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武帝受禅,改封济北郡公,勖以羊祜让,乃固辞为侯,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与贾充共定律令。……久之,进位光禄大夫,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吴灭)以专典诏命论功,封子一人为亭侯。……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太康中诏曰:‘……今以勖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开府,辟召守中书监,侍中、侯如故(案在太康三年即公元二八二年春)。’……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太康十年(公元二八九年)卒。”
希祖案:王隐《晋书·荀勖传》云:“勖以魏杜夔所制律吕检校,定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始知后汉至魏,度渐长于古尺四分余,而夔依为律吕,故致不韵。部佐著作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以律量黍,以尺度古器,皆与本铭尺寸无差。又故冢得古玉律钟,[64]声亦与新律暗合。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乐事。”(《太平御览》十六引)此荀勖对于律吕方面之贡献,应加补充者一也。
又案:荀勖《穆天子传序》云:“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汲者,战国时魏地也。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今(原作令)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案《史记·六国年表》,自今(原作令)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及至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此书所载,则其事也。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藏之《中经》,副在三阁。”此荀勖对于整理古文《穆天子传》之贡献,应加补充者二也。
又案:《隋书·经籍志》云:“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案‘秘书监荀勖’上应有‘晋’字),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后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录题及言,盛以缥囊,书用缃素。”此荀勖在搜集图书及目录学方面之贡献,应加补充者三也。
又案:王隐《晋书·荀勖传》云:“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又得汲冢中古文竹书,勖自撰次注写,以为《中经》,别在秘书,以较经传阙文,多所证明。”(《太平御览》七四九、《文选·王文宪集序注》)考勖入汲冢书于《中经新簿》丁部之末,盖已将十六种六十八篇全行附入。观太康十年(公元二八九年)汲令卢无忌立《齐太公吕望碑》已引《纪年》之文及杂书十九篇内《周书》之文,惟称《周书》为《周志》为不同耳。据此,则当时六十八篇或全已写成,列入《中经》也。此荀勖在整理汲冢书方面之贡献,应加补充者四也。(www.xing528.com)
荀勖著作,据《隋书·经籍志》有下列各种:
一、晋《中经》十四卷。
二、《荀勖集》三卷,录一卷。
三、《杂撰文章家集叙》十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