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纵40cm,横54cm,厚10cm
◎材质:红砂岩质
◎现存位置:临洮县博物馆
此碑所书为苏轼所作《凌虚台记》。
残存15行,满行最多14字,行书。
石碑前半部已毁,此为后半部。
碑文第6行“迅而去出也”苏文无“去”字。
碑文第9行“荒田野草”苏文为“荒草野田”。
碑文:
□□□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
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
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
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
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
迅而去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而求文以为记轼
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www.xing528.com)
得而知也昔者荒田野草霜
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
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
兴成毁相寻于无帘则台
之复为荒田野草皆不可知也
(阴文印):左宗棠印
(阳文印):大学士恪靖伯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任凤翔签判。嘉祐八年(1063年),凤翔太守陈希亮在后圃筑台,名为“凌虚”,求苏轼为记,由是苏轼作《凌虚台记》。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汉族,字季高,朴存,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湘军统帅。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清同治三年(1864年)被封为一等恪靖伯。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时,督办陕甘军务,并在兰州创办织呢局等,此段时间在甘肃留有较多书法墨迹。
附录: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清兰花图石碑 正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