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鉴定实验室如何控制专家偏见

鉴定实验室如何控制专家偏见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鉴定实验室认可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对专家偏见的控制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和表单。输入性偏见是由专家所处的诉讼地位造成的偏见。鉴定实验室认可对鉴定人员的要求是具备“教育、培训、经验、资格、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其二,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规范要求通过规范鉴定操作方法和鉴定实验重复的次数减少随机误差和毛误差。

鉴定实验室如何控制专家偏见

(一)鉴定实验室认可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对专家偏见的控制

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和表单。质量手册是描述管理体系运行为达到质量目标和证明其工作可信性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程序。[68]质量手册包括的内容有:鉴定机构管理体系中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和质量文件;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鉴定活动领域、活动实现过程、部门等);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的职责和权限等;准则文件规定的全部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纲领性管理要求;鉴定机构的资源描述、组织、程序和文件架构描述(附件图、表)。[69]程序文件是管理体系运行的支持性文件,用于描述为完成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的某项具体工作所需要遵循的具体规定,即为什么做、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等。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活动所形成的技术性细节的可操作性文件,包括行政管理类文件、鉴定方法类文件、设备管理类文件、检材/样本管理类文件和安全类文件。记录和表单是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性文件,是执行某项工作或活动的过程和执行结果的具体客观体现。[70]作业指导书应描述清晰、准确、简明,格式统一,可操作性强,但是作业指导书的详略程度应满足最低要求,即应该使遵照作业指导书指示的所有鉴定人能够做出相同的操作并获得相同的检验结果。[71] 通过记录和表单的管理,鉴定人员应当按照记录和表单的要求,如实填写鉴定活动的流程和鉴定结果。

鉴定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从概括到具体的四个层次的要求对整个鉴定实验室从宏观上的运行到鉴定人员对具体鉴定的操作进行统一规范。鉴定实验室认可统一规范鉴定实验操作的功能是可以减少鉴定人偏见对鉴定实验过程的影响和鉴定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鉴定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统一的实验环境、鉴定流程减少专家的输入性偏见。输入性偏见是由专家所处的诉讼地位造成的偏见。环境包括专家在诉讼中的立场和专家在进行鉴定作业时所处的环境。鉴定实验室的管理可以起到控制专家输入性偏见的作用。其一,鉴定作业环境引起的输入性偏见,不管是隶属于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还是面向社会服务的鉴定机构,在鉴定机构管理上严格按照认可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提供符合鉴定条件的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和试剂,保证在仪器与试剂校准、样本保管、鉴定方法、工作环境等方面提供符合认可标志的鉴定环境,就可以尽可能降低由实验室环境产生的输入性偏见。其二,面向社会服务的鉴定机构的诉讼立场在鉴定实验室管理委托环节,就可以做到屏蔽委托方的诉讼立场。在鉴定机构中分离受理人和鉴定人的职责,鉴定人只接受鉴定要求和检材/样本信息,而不接受委托方的身份信息和诉讼角色信息,就可以减少输入性偏见。

(二)鉴定实验室认可在实验技术层面上对专家偏见的控制(www.xing528.com)

鉴定实验室认可在实验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包括人员的要求、设施和环境的要求、鉴定方法的要求、设备的要求、测量溯源性要求、抽样取样要求以及检材/样本的处置要求。

鉴定实验室认可对鉴定人员的要求是具备“教育、培训、经验、资格、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求实验人员达到能够胜任鉴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与鉴定人员资格相当的鉴定能力,保证鉴定人员在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工作等方式获得专门知识、技能、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消除个人对实验技术的偏见。鉴定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是通过鉴定人员执行的,鉴定人员的技术能力是控制偏见的保障。

鉴定实验室认可在实验技术层面上对鉴定方法、设备校准、实验环境、测量工具溯源、抽样取样、检材/样本保管的要求,都是对鉴定操作活动的要求。这些要求的目的是规范鉴定操作的统一性。检材/样本的保存环境和保存方法、检材/样本的提取方法、实验工具度量衡的校准、鉴定方法的统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专家对检材/样本、实验方法选择上的偏见。实验室认可在技术层面上的规定除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过程和鉴定结果可靠性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实验误差。根据本书前文所述,实验操作过程伴随着测量误差。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规范要求可以减少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毛误差这三类误差。其一,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对鉴定设备的精度要求减少系统误差。其二,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规范要求通过规范鉴定操作方法和鉴定实验重复的次数减少随机误差和毛误差。除了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规范要求,实验室认可的管理要求中要求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必须予以记录,为鉴定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发现随机误差和毛误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