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教学研究进展及核心人物

国内外教学研究进展及核心人物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外研究概况最开始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对教师进行校内专业培训,并且将这一手段称为“授业研究”。(二)国内研究概况2005年至2006年,香港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一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第二届年会成立了世界课例研究协会。针对课例研究作用及价值进行研究的有几位核心人物。

国内外教学研究进展及核心人物

(一)国外研究概况

最开始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对教师进行校内专业培训,并且将这一手段称为“授业研究”。20世纪60年代,日本考虑到为了使全日本的教师都接受统一的培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以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为中心的改良,开启了现代学校校本进行课例研究的先河。这之后史迪哥勒和哈里伯特对日本、美国和德国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视频比较,从而发现日本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是在利用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启发高层次思维。他们总结出日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与“授业研究”这一活动密切有关,这种引导启发的方式才是使日本学生拥有高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大会后,“授业研究”在世界教育界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随后这种研究热潮被推广至美国、英国、中国香港。20世纪80年代传到美国后,美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和学者也对课例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不错的效果。1996年,克里·费尔南德斯和詹姆斯·斯迪格勒指出日本学生的优秀表现与日本校本教研中进行的课例研究密切相关,之后由这二人组成的第一个课例研究小组在美国成立。

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年间,各国教育教学领域、教学学科领域都相继将课例研究作为重点研究主题。

(二)国内研究概况

2005年至2006年,香港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一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第二届年会成立了世界课例研究协会。香港教育学院在第二届课例研究年会上提出两点:成立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将标志着课例研究逐步走向国际性的学术殿堂并最终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成立世界课例研究协会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各国各科的一线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也是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时提供更好的教学案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www.xing528.com)

2018年5月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先以“课例研究”为题名和主题名进行搜索,分别有463篇期刊和101篇博硕士论文(其中1篇为博士论文)。后以“物理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8篇论文。通过检索,发现大部分都是关于教育和其他学科的课例研究,物理方面的课例研究并不多。

通过浏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引用频率高的资源,可以看出课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必要条件、意蕴和价值;课例研究行动研究;国外的课例研究。针对课例研究作用及价值进行研究的有几位核心人物。安桂清指出真正正确的理解课例研究,就是看它是否具有研究意义,即这种研究在使教学理论到真实的生活实际、教师拥有自主教学内容的权力、针对教育教学研究团队专业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胡庆芳指出真正完善具有研究性的课例研究会给各个教学学科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课例研究给予教师发现和矫正教学学科内容不足的研究,提供给教师有意义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拥有更深刻的理解。[2]针对课例研究的行动研究,顾泠沅指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师培训均面临理论如何向课堂实践转移的突出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方法,形成一种以课例为载体、拥有理念与行动相统一的教育研究模式,给教师提供解决实践问题有价值的选择。[3]针对国际课例研究,安桂清指出课例研究为何会成为国际教育教学研究者推进教学学科改变的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例研究,这些课例研究在操作模式、支持系统方面偏重点都不同,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4]

物理教学方面的课例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理教学课例研究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及利用案例来展现理论基础。

前者如窦林通过具体物理课例研究实践,即初中物理浮力的课例研究,体现自己设计的课例研究的可行性、效果及改进的措施,通过课例研究实践寻找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5]邓昭友则通过具体演示实验来进行课例研究,供广大基层的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参考,研究的实验结论表示能通过该研究形成一种有效的物理课例研究方式,从而提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6]后者如张友军利用《运动的快慢》的课例分析,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最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该研究方向提示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结合方式才是教学的起点。[7]陈国文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真实可观察的实验是物理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部分,他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课例进行课例研究以验证自己的观点,说明课例研究的必要性。[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