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同教材的实践与展望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同教材的实践与展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教版“运动的描述”章节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体现教科书设立多个栏目以实现三维目标。(三)沪科版“运动的描述”章节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体现沪科版教科书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同教材的实践与展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并发挥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人教版“运动的描述”章节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体现

教科书设立多个栏目以实现三维目标。“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成为教科书的一大特色,让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引发学生设疑解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内容做好铺垫,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和谐,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多视角、全面地了解科学世界的全面图景,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并在合作中注重个人责任的落实。它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好的素材,对落实三维目标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科学探究的思想贯穿物理学始终,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一改以往教科书直接给出结论公式,然后分析辨析练习使用的思路,给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地使用它,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使感知更加敏锐、有效,并充分利用左右半脑的不同功能,增强记忆,锻炼各种方式的思维活动。

(二)鲁科版“运动的描述”章节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体现

鲁科版教科书呈现的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不同板块的不同风格,各具特色,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进行。注意联系社会,结合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表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有新意和时代气息,在概念和规律、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究等方面,设计合理、有趣、有新意,使学生愿意阅读,愿意参加所设计的探究活动。可以学习到生活中常见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情况等。

在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中得到感悟与体验方面,鲁科版教科书使学生从情感上知道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智力因素是由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组成的。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系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动手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为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思维基础。同时通过实验,还能使学生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沪科版“运动的描述”章节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体现

沪科版教科书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的课时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而且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科书栏目丰富多彩,有“学习栏目”“实验探究”“讨论与思考”“多学一点”“STS家庭作业与活动”“信息浏览”“课外活动”。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科书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及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要建立教科书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www.xing528.com)

【注释】

[1]朱俊.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为例[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廖伯琴.物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

[3]黄洋.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湖南中学物理,2016,5(1):25-29.

[4]徐燕,伏振兴,李兆义.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手段[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8:60-64.

[5]梁照成.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6]牛明月.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物理教材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