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节总体编排体系
1.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人教版和苏科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在结构上都采用章节形式,并且在章末尾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小结。其中人教版教科书的栏目是“学到了什么”,而苏科版教科书的栏目是“知识梳理”。但是苏科版在章节结束时增加了“信息库”,将本章涉及的拓展知识全部汇总在“信息库”中。另外,在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中,人教版教科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章节多于苏科版教科书。
2.章导入方式
就每一章的导入风格而言,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人教版教科书在每章开头都配有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插图,插图旁边有与章节内容、插图有关的文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科版教科书同样在每章开始也配有一幅与章节内容有关的彩图,彩图旁边除了有与章节内容有关的文字外,还注明了本章的每小节标题,使学生在学习内容时,提前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苏科版教科书的安排展示出了很强的方向性,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章节编排顺序
表2-2给出的是人教版和苏科版教科书章节内容安排顺序比较。可以看出,两个版本都依据初中生在该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对物理现象的了解程度,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知识时,安排了一些比较容易理解、趣味性强的内容。如把速度、运动、声、光、物态变化等知识安排在教科书的前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知识点的选取上没有较大差别,但在每个模块的编排顺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教版教科书按照“运动—声—物态变化—光—透镜—质量与密度”的顺序编排,先从物理中最基本的实验——测量开始,探究常见的运动现象,再到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这种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习惯。(www.xing528.com)
苏科版教科书按照“声—物态变化—光—透镜—运动”的顺序编排,在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生动趣味性强的声、物态变化、光等物理现象开始学习,最后再学习运动。编排顺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弱化学科知识的认知顺序。比如在学习声、光现象的时候,会涉及后面运动学中“速度”知识,在做题理解的同时需要用到未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辅助解答,这一难点在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要注意予以克服。
表2-2 两个版本教科书章节内容安排顺序比较
(二)章节中小知识点的编排
人教版和苏科版教科书在小知识点的编排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光学知识为例,人教版先从光的直线传播开始了解光,再讲光的最基本定律——光的反射,随后紧接着安排光反射的具体应用——平面镜成像,反射结束后会自然过渡到两种介质中光的折射,接下来是折射应用——透镜及其应用。这样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相对紧凑并且逻辑性较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4]
苏科版教科书以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进行编排,从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开始,再到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光的反射等内容,打乱了光现象的知识体系。到了光反射的知识点上,先安排了光反射的应用,再进行光反射的讲解。这种安排顺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弱化教学和学习时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因而学生在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时要注意克服。
因此,人教版教科书的知识点编排顺序符合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苏科版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