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广义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可以包含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等四个要素,也可以只有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等三个教学要素,还可以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指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要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对实践的学习,不断地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学生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同时要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随着计算机、电视、广播、书刊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发展,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途径、渠道、方式日渐多样化;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会求知的同时,切实保证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生劳动、学会生存;学生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实践的锻炼,在学习掌握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内化为素质,通过技能的训练转化为素质,通过实践的锻炼升华为素质。
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行教育教学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人们在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往往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理解去把握。在这样的理解中,把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当作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前提、是基础、是保证;教师的教居支配地位,学生的学居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言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存在,更难以实现。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就造成,在现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很难真正搞清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含义。自主学习论则明确提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其主体自然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显现出来的。它是由学习者从事主动学习这种实践活动本身决定的。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客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而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可以不作为指导者,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自学成才。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宽广,他们既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也可以在家长及社会的指导下学习,还可以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去有选择的学习。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学习者都是主体,这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则是相对的。因此,在自主学习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的,是永恒的。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地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育和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而形成的。中小学教育作为养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道德与技能,而且要将引导、强化学生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实现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动力源泉。应试教育强调通过考试与竞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考试成绩排队或升学这种外力作用对学生形成压力,通过竞争加大外部压力,进而使这种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通过外部压力而启动内在动力的方式,对那些学习优良的学生无疑将起到刺激作用,而对那些学习居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这种外在的压力往往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落伍者、竞争中的失败者。这种通过考试、通过升学竞争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摧残人的个性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下,学校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养成教育,把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自然形成的东西来对待,往往采取管卡压或单纯靠考试与升学评价等简单化的做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作法对大多数学生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必须尽快改变。(www.xing528.com)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即显性的符号化的书本知识和隐性的经验性知识。学生对知识特别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所谓创造性学习,是指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架构的过程。人的头脑不是一个简单化的知识仓库。对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对零碎的、只言片语的、互不联系的知识的储藏室,人们对知识的获得是结构化的整合的架构过程。学习者在对新知识学习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地学习、机械地记忆。这种学习单靠记忆,单靠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不稳固,而且是死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另一种是在深刻理解、真正理解基础上,将所学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并且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核心,形成良好的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是学习者不断架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和经验体系的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能否真正理解,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关键。通过理解而学习,为了理解而学习,这是实现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理念。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教师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必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三种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中,人们一般习惯于按“讲学练”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即教师一般在教学之初先讲解所要学习的新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弄明白所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解答有关的习题。在学习新的书本知识特别是比较难的学科知识时,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第二种教学思路是“学讲练”,即按照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自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讲解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三种教学思路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或称之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这种教学思路是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去尝试对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与判断,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析、概括和评论。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强化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种教学思路应主要用于复习课、活动课、专题教育等。当然,对一些新学的学科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采用这种思路,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人们主要习惯于第一种教学思路,对第二、三种教学思路不习惯。在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大力强化第二、第三种教学思路,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学讲练”和“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是自主学习教学工作的核心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努力追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改革教育思路入手,强化“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使教材和教学思路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为主。要适应这种变革,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之,自主学习理论要求教学思路更加多样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千篇一律的模仿式教学,刻板的僵化的教学方式,完全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