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重新编班的实施措施

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重新编班的实施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重新编班。根据各分流班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提出教学要求。实施“分层评价”。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学生激励机制,着重强调转变两个方面的教育观念。各类学生发展的实际是教师施教的依据和出发点。学生激励机制实验的目的。“学生激励机制”研究,预期在理论与实践上从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实验研究,发展学生兴趣、潜能,发展学生

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重新编班的实施措施

1.改革学科教学,采取“分流教学制”。

“班外分流、班内分组”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整齐划一”的弊端提出来的。现在的教学要求是以中等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提出的,忽视了学生差异的存在,致使余力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这样,在常规班面向全体学生便成了一句空话。

分流教学制是天长综合教育实验深化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是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先进行班内分组教学,接着进行语数部分时间分流和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分流教学,最后采取“班外分流、班内分组”的教学制。

分流教学制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重新编班。把原来的四个常规班重新编成四个分流班。把常规班内的差异转化为各分流班之间的差异,使同一分流班内的差异有所缩小,有利于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

(2)根据各分流班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提出教学要求。分流1、2班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为准,同时根据各班实际,重组教学内容,以规定的教材内容为依据,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着重打好基础。分流3、4班适当提高要求,语文课适当增加名家名篇的阅读量,数学课增加思维训练方面的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分流以后,根据各分流班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各分流班特点的主要方法。分流1、2班以“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和单项训练”为主要方法。低起点、快节奏和单项训练容易见效,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能受到激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分流3、4班以“自学课文、组织交流、研究特点”为主要方法。我们多次以同一课文为内容,研究四个分流班如何体现不同要求,如何根据各班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4)实施“分层评价”。学科知识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纵比为主,同类横比”的方法。所谓“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就是学科考试分基础、能力、提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试卷,让学生自由选择,不作统一规定。所谓“纵比为主,同类横比”就是评价结果时强调“发展现状与历史作比较”,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强调“同类横比”,即困难生与困难生比较,余力生与余力生比较,这样,在比较时考虑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同时,改革平时成绩的考查方法,把学习态度列入考查范围,包括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书写美观,按时完成作业。平时考查成绩以单元知识考查为主,学习态度占一定比分。鼓励学生重视平时的认真学习。

实施分流教学,班内差异相对缩小,但不等于没有差异,在分流班内仍要注重班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对待,特别是“困难生班”要加强个别辅导。所以,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班外分流,班内分组”的教学模式。

2.改革活动课程,实行“两级循环活动制”。

小学是培养各种兴趣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期”,优势就发展不起来了。学校要提供条件,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活动,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活动,发展优势和潜能,这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设想,把小学分为两个阶段。1~3年级为一级循环活动,让每个学生轮流广泛接触各种兴趣活动,三年为一个大循环,以发现兴趣、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在活动中可以发现学生的真正优势所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艺术体育社会、生活五个方面,以班为单位,由教师组织活动。4~6年级为二级循环活动。学校根据师资力量组织全校性的兴趣活动班近30个,如科技类的有电脑、数学兴趣、数学思维训练、航模、生物;艺术类的有国画儿童画书法、电子琴、合唱、京剧、工艺;社会类的有书评、新闻、礼仪、编报;体育类的有田径乒乓球围棋等等。在一级循环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选择地参加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后一阶段以发展兴趣的优势为主要目的。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两个下午共4课时。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一项或多项兴趣,为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奠定基础,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过去开展活动的经验教训,首先解决活动内容的问题,我们组织力量编写各年级的一级循环活动方案60个,为各年级开展活动提供范例;(2)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学校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建立各种专用教室二十多个。近几年来新建了电脑室、电子琴室、书法教室、自然实验室等,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3)开展调查研究,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提高活动质量,加强活动管理;(4)开设活动研究课,组织教师观摩活动课,研究如何提高活动课的质量;(5)举行校内各种比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比赛,促进学生出成果,举办“活动成果展”,使学生看到自己参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3.研究学生,探索学生激励机制。

差异教育实验把研究学生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子课题,我们从研究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入手,研究学生的“内差异”,以便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学生激励机制研究,是研究学生问题的深化。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学生激励机制,着重强调转变两个方面的教育观念。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转变。各类学生发展的实际是教师施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我们要激励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或是少数尖子生。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教育每个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奋发进取,树立“人各所长”的思想,强调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在教育功能上要从偏重学科知识向整体育人方向转变,要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以塑造人的灵魂为重点的方向转变,重视和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为此,要求每个教师牢牢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验的根本指导思想。(www.xing528.com)

学生激励机制实验的目的。“学生激励机制”研究,预期在理论与实践上从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实验研究,发展学生兴趣、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达到学有所长;二是通过研究激励方法,激励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主体思想进一步得到落实,在行为实践上下功夫,解决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言行不一、办事责任心不强、意志薄弱等问题;三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归因研究,对学生激励机制做理论上的探讨。

该课题研究重点是激励方法、“进步生”“特长生”“全能生”的评选条件和奖励方法,难点是激励机制的归因研究。

一年多来,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学生激励机制实验研究。

一是研究改进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从目标激励、优势激励、过程激励、评价激励等方面研究激励学生的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在部分班级开展“天长之心谈话课”。班主任通过选择适当的话题,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讲心里话,通过心理交流调适心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改变以往那种由老师训话、一味批评的做法。从调适学生心理来激发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是开展评选“进步生”“特长生”“全能生”活动,激励各类学生进步,使全校各类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和鼓励。

从着眼于过程优化的思想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采取评选“进步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进步。在一学期中凡在品德、学习、纪律、劳动、爱集体等方面有进步的学生,经过班级讨论,多数通过,由班主任上报年级组长,经年级组同意,就可以获得“进步生”称号;其中进步突出的由年级组上报校长室,经校长批准,可获“显著进步生”称号。1998年7月,全校表彰“进步生”或“显著进步生”共416名。这样,可以使一大批“被遗忘角落”的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1998年6月和1999年1月,我们在全校进行了两次“特长生”的评选和展示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全校学生。我们规定:凡在学校或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竞赛和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学生,都可以申报“特长生”。学生非常活跃,申报内容的范围涉及面很广,有“小作家”“小书法家”“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运动员”“小收藏家”“小旅行家”“小画家”“小科学家”“小工艺家”“小电脑迷”“小数学家”“小舞蹈家”“小演说家”“小棋手”等等。1998年6月,全校有205人申报20多个项目的称号,占全校总人数的15.8%;1999年1月,全校有558人申报了“特长生”,是1998年6月的272.2%。申报项目由原来的20多项增加到60多项。说明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都喜欢成为有特长的人。申报的学生都精心制作了一块“特长生展板”(由学校发给的四开云彩纸作底板),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把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状进行精心设计,配以照片和说明,表述自己获得的成果。我们把这些展板在学校里展出,成了学校的一大景观,引起了上级行政部门和新闻界的高度重视,报纸、电视台都作了报道。省教委于1998年12月在我校召开素质教育现场会,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可喜成果。

4.用差异教育思想管理教师队伍。

当今的天长小学与80年代相比,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50、60年代参加工作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继退休,大批青年教师充实进来,中年教师奇缺,“断层”现象严重。

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办好实验小学的关键。具体到每位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差异教育思想,在培养使用时要扬每位教师所长。从教师群体而言,主要解决“分层培养,结构合理,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问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科研兴校”的方针,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保持先进水平,并不断创新。

首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学校领导在指导思想上着眼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其含义是:(1)提高全体教师的水平,而不是仅仅提高几个业务尖子的水平;(2)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身体素质,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单纯提高业务水平。根据教师的现状和教学水平,对学历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如要求在1998年底35周岁以下教师的学历100%达到大专水平,15%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在业务上要有20%的青年教师成为各学科带头人,对教师在职进修、理论学习和日常教学工作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

其次,营造教育科研气氛,增强教师参与意识。教师参与教育实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在实验实践中帮助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个思想武器;学习科学史和科学家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精神和献身精神;组织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本校已有的两本教育科研成果:《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初探》《整体优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使教师在继承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创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专家讲座或外出参观访问,开阔眼界,使教师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情况;组织教师参与教育实验,让每个教师都参加到一个课题组中,在实践中摸索、提高;开创学校研讨会,是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从1984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举办学校教育专题研讨会,先后举办过5次,研讨水平一次比一次高。学校提前半年发出通知,确定研讨主题,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明确研究方向,思考研究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撰写论文,使每个教师对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和提高。每次研讨会,邀请市区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每个教师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为教师提供交流信息和发表教改见解的场所,成了教师探讨教育理论问题、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队伍。认真贯彻“科研兴校”的方针,需要有一支工作积极肯干,具有较高政治、业务水平,熟悉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队伍,有了这支骨干队伍,就能带动全校教师开创新局面。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分两个层次:一是市区学科带头人,人数约占教师总数的10%;二是组织“青年教师读书班”,参加读书班的对象采取“自愿报名和领导批准”相结合的方法,条件是: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业务上有所研究,工作上积极肯干,写作上有一定水平。目前吸收了13位青年教师参加(占教师总数的1/5左右)。“读书班”既不是纯粹读书的组织,也不是课题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学习、研究性质的组织。学习的内容是教育基础理论,要求每个成员以“校长参谋”的身份,就学校的全部工作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通过集体研究,形成全校性的研究课题,同时要求每个成员在总课题下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参与实验实践。既读书,又实践,理论与实际结合,对培养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实验还在继续,实验假设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完善。我们深信,差异教育实验所提出的“把研究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教育实验的中心地位”的思想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尽管前进道路上还有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使差异教育模式更加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