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元对比系数及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

二元对比系数及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元对比系数的取值在理论上是介于0~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经济的二元性特征越显著。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介于0.31~0.45之间,发达国家一般介于0.52~0.86之间。对于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在此期间的变化特征,可以从前文对导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原因的解释中得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图4-2中国经济的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数据来源:同图4-1。

二元对比系数及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

二元对比系数(dual contrast coefficient)是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例,经过化解以后就可以表示为农业人均产出与非农业人均产出的比率,因而,二元对比系数是一个衡量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人均产出差距的指标。二元对比系数的取值在理论上是介于0~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经济的二元性特征越显著。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介于0.31~0.45之间,发达国家一般介于0.52~0.86之间。同时,农业与非农业人均产出的差异还直接决定了城乡收入的差距,[7]因而,我们在图4-2中同时描绘了中国的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中国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在1978—2005年间的变化大致为:从1978—1984年间的高速上升期,1985—1993年间的持续下降期,到1994—1996年间的小幅回升期,再到1997—2003年间的再次下降期,最后到2004和2005年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对于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在此期间的变化特征,可以从前文对导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原因的解释中得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此期间,我国的城乡二元对比系数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在此期间内其平均水平只有0.21,在1984年达到的最高点也仅为0.26,这无疑再次揭示了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其从1997年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也表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没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反而有日渐强化的趋势。

图4-2 中国经济的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1978—2005年)

数据来源:同图4-1。(www.xing528.com)

在理论上,如果我们忽略城乡劳动力在人均负担系数上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和二元对比系数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在此期间遵循着与二元对比系数完全相反的波动轨迹,其在此期间的变化趋势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