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银行业结构是否影响了资本积累和信贷配置效率的分歧上面,本节除了检验银行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还进一步检验了银行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来源(资本积累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1.变量定义
本节以各地区的真实劳均GDP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同时,将劳均GDP增长率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和劳均资本积累率两个组成部分。借鉴Beck et al.(2000)的处理方式,我们将在新古典增长函数的框架下分解经济增长。假设总量生产函数在各地区间是一致的,为:Yi=,其中Yi为地区i的总产出,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A为TFP,上标α为份额参数。
将上式转化为劳均生产函数得到:
对式3-9两边求时间t的偏导,从而可将劳均产出增长率分解为TFP增长率和劳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两个组成部分:
上式中的为劳均产出增长率,和则分别表示TFP和劳均资本存量增长率。我们在得到劳均产出增长率、劳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和资本的份额参数α的条件下就可以通过式3-10测算出TFP的增长率。
在资本存量的估算方面,张军等人(2004)的估算结果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因此,各地区2000年的资本存量我们是直接取自他们的估算结果,并以他们的估算方法估算出样本区间内其他年份的资本存量。资本份额参数α的取值是从Young(2003)那儿借用的,将其设定为0.4。[14]
银行业的规模及其结构是本节关心的另外一组重要变量。我们将以两组变量来度量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及其结构,第一组是以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当地GDP总额之比(DEPOSIT)来度量银行业规模,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总额占当年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CDEPOSIT)来度量银行业的集中度;第二组则相应是,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当地GDP总额之比(LOAD)来度量银行业规模,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占当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例(CLOAD)来度量银行业的集中度。
本节计量检验时还将涉及的其他变量包括:初期劳均GDP的自然对数(log(gdp-1));储蓄率(SAVE)和人口增长率(LABG),LABG是以劳动力增长率来近似代表,SAVE则是借鉴Mankiw et al.(1992)的方式以(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GDP来代表;人力资本(EDU),我们以各地区6岁及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近似代表;经济开放度(OPEN),以进出口总额与GDP总额之比来代表;政府干预(GOV),我们以扣除科教文卫支出项目后的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总额的比例来近似代表。(www.xing528.com)
2.数据说明
本节使用的基础数据,各地区金融中介存、贷款总额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额数据摘自相应年份的《中国金融年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05和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地区的存、贷款数据没能得到,我们是采用外推法将其补上;各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我们以此推算出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其他未作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摘自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由于西藏的数据缺失严重,我们是删除了该样本,同时,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将重庆市与四川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因此,我们用于计量检验的数据样本共有29个截面,时间序列为1995—2006年。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3,CDEPOSIT和CLOAD两个变量在样本区内的平均值显示,如果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中国的银行业结构可定位为寡占Ⅲ型。[15]
表3-3 各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续表
3.回归方程
为了检验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及其各项的影响,本节构建了如下3个动态面板回归方程:
在上式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t年;X、Y和Z均为一系列解释变量;η、ν和λ均为地区固定效应,ε、μ和ξ为随机扰动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