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心理现象的综合介绍

视觉心理现象的综合介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所探讨的视觉心理基于对法国动画视觉影像的研究,是指人在观看影像时,其生理反应与视觉经验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心理。视觉心理现象是指视觉器官通过影像的刺激而引起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视觉心理现象包括人的感知、认知等心理过程。知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不同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人的感知心理还受到年龄的影响。

视觉心理现象的综合介绍

人具有自然的生理适应和心理反应的本能,在进行观看行为时,视觉体验与视觉记忆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而形成视觉经验。本章所探讨的视觉心理基于对法国动画视觉影像的研究,是指人在观看影像时,其生理反应与视觉经验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心理。受众对动画影像的接受离不开主体假定性的视觉形式,因此,对于法国动画影像再现中的视觉心理探析,需要以影像画面中视觉语言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

视觉心理现象是指视觉器官通过影像的刺激而引起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视觉心理现象包括人的感知、认知等心理过程。动画影像中的动态感知以及视觉信息认知是本课题研究视觉心理现象的基础。

1.动态视觉感知形成

1870年,考古学家马塞利诺·桑斯·德·绍托拉在位于法国西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内发现了原始洞穴壁画。其中一头野猪的腿被重复绘制了四次,这使原本静止的形象产生了视觉动感。这是人类二维平面中再现空间形态和表现时间与运动的最初探索,可以算是动画意识萌芽的例证。但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对生理上的需求远大于对视觉精神上的需求,人类更注重的是其实用功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认为对于这些现象,最近情理的解释是:“这就是对图画威力的那种普遍信仰所留下的最悠久的古迹。换句话说,那些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就俯首就擒了。”因为那时人类的审美观念还未曾觉醒,所以这些壁画在绘制时并不具有审美意识,但它却反映了人类对于如何在平面中展现物体运动状态的追求,是最初的对描绘动态视觉的心理意识。在人类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各种感官功能根据适应性选择的原则,被植入视觉生理的遗传基因中,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的各种感官功能也不断进化,逻辑思维也在不断进化。从史前时期人们在洞穴璧上绘制的,对动物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连续运动状态的尝试,到如今动画艺术的发展形态来看,时代环境文化背景的客观因素对人类的视觉感知具有重要影响。在人类的生理机能和适应性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应。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己经对运动过程的形态产生了视觉感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彼得·罗杰特提出:“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当多个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人眼有“视觉暂留”这一特点的观点最先被提出。经科学验证,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视觉神经感受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 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是人对运动感知的固有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动画影像正是以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为基础,在一幅画面即将消失之前播放下一画面,视网膜会出现流畅的“运动”假象,通过视觉暂留现象和视觉心理的共同作用,人的脑海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运动感知。

1882年,法国发明家艾蒂安·朱尔斯·马雷设计出了可以利用快门曝光的连续拍摄枪,可以将运动的影像连续拍摄在当时刚刚问世的柯达胶卷上,每秒可以拍摄12 张连续的影像。经过不断的研宄和改善,19世纪末马雷用全新摄影胶片,每秒可以拍摄60 张成像质量非常高的慢动作照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摄像技术的开端。人对动态的视觉感知,以影像的视觉形式被呈现。1912年,法国著名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创作的未来主义代表作品《下楼梯裸女》(如图8-3),画面人物呈现尖锐的几何形状,将一个正在下楼的人体动态分解并重叠绘制。这组被定格的动态幻影互相交叉,表现出工业时代机器和人互相交织的紧迫感和速度感。在对“视觉暂留”的探索以及绘画作品中对动态视觉的展现,已经体现出这个时期法国艺术家们对运动形态的感知及追求,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类的各种感官功能和逻辑思维的进化,动画影像这种视觉形式通过胶片与绘画的结合逐渐在法国艺术领域崭露头角。

(www.xing528.com)

图8-3 下楼梯的裸女

2.影像画面中视觉信息的认知

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比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等)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基础的心理现象,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其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感觉实践表明,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时,也同时调动着他们的记忆痕迹结构中的感知经验'”因此,受众在对审美对象的个别属性产生心理反应时,实际上是人的生理器官感知与心理经验感知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法国动画影像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的感觉器官受时间、空间、视觉经验等因素的影响。19世纪初,梅里爱充满欢乐、怪诞、奇幻的电影在法国放映,新颖并充满想象空间的视觉效果超出了观众的心理预期,极大的满足了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而在一战前的欧洲,人们充满悲观的心理情绪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奇幻画面的视觉感受,因此对这种形式的影像产生心理厌倦。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前提,但它不是感觉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在综合了多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映象。知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不同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换言之,“知觉作为认知的过程,是以感觉为信息基础,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经过人脑的加工,对事物加以解释的过程。如果没有知识经验参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知觉'”感觉和知觉密切相联,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某种感觉并能清晰地认识这个事物时,知觉便己经形成,感觉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因此,心理学上感觉和知觉往往被联称为感知,研宄表明,人类感知世界的首要方式是观看,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视觉,固感知是视觉心理活动的起点。

人的感知心理还受到年龄的影响。感知的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基础,理解的产生以感知为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期,动画长片《国王与小鸟》被我国引进播放,对于当时年龄层集中为青少年的受众来说,这部动画的影像在观看时还具有一丝恐怖的心理体验。法国动画影像的受众群体从来不只是面对孩子们的,《国王与小鸟》具有创作者对现实的隐喻。在童年时期,视觉心理会因为影像画面的怪诞而感到恐惧,会因为国王、机器人与主角之间产生的冲突而产生兴趣,这一时期在有限的动画影像资源中,法国动画以其与众不同的影像效果为受众带来了视觉新鲜感,在观众视觉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变迁,受众的视觉经验经过长期的积累,从对动画影像的视觉感知逐步向心理认知阶段过渡。

认知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笔者认为视觉心理认知的过程是指视觉信息从人眼产生视觉刺激后,信息通过中枢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接收和辨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视觉接受和视觉思维两部分,即视觉心理活动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过程。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是有思维的,一切的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的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的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种思维性使得人们在观看事物时具有选择性特点,人们在观看事物时,往往会特别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并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对影像产生不同的联想

影像的视觉信息具有直观、可感知的特点,文字信息无法代替视觉感受,影像视觉信息的直观印象亦是逻辑判断所不可取代的。法国动画影像注重对文化思想的传播,而视觉信息的传递依附于动画影像,在动画影像触发受众的的心理因素时,才能利用视觉信息激活受众的感受以及心理认知。20世纪20年代,法国商业动画创作领域探索时期,动画形式开始被用于传播健康教育知识,以此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后来动画影像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公共健康媒介宣传活动的核心内容。随着法国动画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动画创作受到文化运动、艺术思潮或是其他领域学科等各方面的影响,其影像的视觉表现形式变得多元化,在传递视觉信息的同时更具审美性。法国动画一部分作品的视觉影像能使受众获得视觉传达的教育、娱乐等功能性的认知,还有一部分非主流的实验动画短片,例如《荒山之夜》、《自私者》等,其视觉影像的创作涉及到人内心精神层面的认知,增加了受众对其的多种解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