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运动性,包括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主客体复合运动,以及蒙太奇剪辑所造成的运动。这些运动综合表现在银幕和荧屏上,具有了无限的视觉表现力和想象性,实现现实生活物质世界无法实现的愿望、无法呈现的景观,如我们看到的排山倒海、天崩地裂,英雄挥斥方遒,美女莺歌燕舞。影像成为时空上享有绝对自由的艺术之一。
被拍摄物体的运动,是指影视镜头画面中人或物的运动。它既包括被拍摄对象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也包括被拍摄对象的形态、位移、速度和节奏。前者主要表现为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后者主要表现的是运动的状态及时空关系。现实中一切有形、有声、有色、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运动事物都可成为影视的视听表现对象。影像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及其在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动作,以及其他对象的各种运动。人的衣食住行和动植物的生存状态、自然界的天晴下雪等这些对象及其发出的行为动作。被摄对象的行为动作、运动状态、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运动方向、速度、节奏就能成为拍摄的“视觉资料”,它们是影像形象的视觉因素,是决定运动再现的首要对象,也是动态构图的构图元素。
摄像机的运动,是指摄像机可以借助推、拉、摇、移、跟、升降、变焦、旋转等种种运动形式,通过机位与焦距变化来造成运动。在当代,影像制作中已广泛地运用运动摄影,促进了电影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推动电影美学的新探索。运动摄影是丰富多彩的,一般分为:推拉镜头、平行移动镜头、摇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及综合运动镜头。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60年代又有了变焦镜头、运动镜头。艺术效果可以是‘描述式’的,也可以是‘戏剧性’的或者‘心理情绪式’。摄影机运动不仅可以制造运动感和动势,而且可以制造节奏和韵律,它既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也可以暗示、隐喻、寓意象征。
电影镜头可以直接展现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具有具象性和直接性。镜头画面,是影像叙事的基本意义单位。影像是电影叙述的载体。根据现象学理论,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的显现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被显现的东西,既是影像、画面、符号,同时也是事物的意味、内含和本质。动画是影像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具有绘画艺术的色彩、光线、构图等的造型性也具有体现力量、速度、变化的运动性,运动视觉内容的变化及特点,更加注重运动的时空意识。
根据镜头运动方式的不同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推拉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升降镜头、综合镜头等。摄影机与移动对象的距离和角度决定画面的效果,远离镜头的动作则代表退缩,张力减少,压力减轻,反之则相反。第三镜头的推、拉、摇、移、跟、甩能产生视觉无意识。摄影机借助一些辅助手段,例如通过下降和提升,通过分割和孤立处理,通过对过程的延长和收缩,通过放大和缩小,便能达到那些肉眼察觉不到的东西。我们只有通过摄影机才能了解到视觉无意识、强化情绪情感,还原主观体验。几种运动方式同时或相继运用,画面外部的运动因素大大增加,画面的动感也随之增强,节奏感也随之增强了。镜头运动形态的变化与综合,增加了画面结构的复杂性,大大拓展了画面的造型形式。
主客体复合运动,则是指在一个镜头中,人或物与摄像机同时运动。也就是说,在同一影视镜头中,同时具有上述两种运动形式。主客体复合运动比单纯的客体运动或主体运动更加复杂,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影视时空和画面动态。这种构图方式也最为复杂,除了组织和安排好一切构图元素,还要同时兼顾对象的运动和运动拍摄对象,才能使观者获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主客体复合运动的镜头常常同时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在流畅的物理运动中造成了强烈的心理运动,传递了丰富复杂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动画影像中的运动性既有模拟现实状态的物理运动,又有以艺术为目的构思的的时空运动,通过对虚拟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发挥着运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表现运动所注重的是如何通过画面所描绘的瞬间以展示与想象有关的情景、表现出其他艺术所不能表现的运动、速度及现实无法察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运动。动画所建构的运动形象,是由对象运动和摄影技巧构成的。运动负载情意信息。因此,动画摄影构图除将对象排在幅面什么位置上,主要是组织运动,表现美。运动是“能”和“力”的发挥,它带来变化,体现运动形态、速度和节奏,这些都构成运动形态美。动画运动,从美的形态看表现为运动美、速度美、力度美、韵律美、变化美、情境美等。作为艺术形象的美,不仅它本身好看,而是它有超越自身的更多形象性,更深更广的意蕴。(www.xing528.com)
蒙太奇运动,是指运用蒙太奇手法时,镜头衔接与转化产生的运动。在镜头的衔接时,产生了影视外部的节奏,即蒙太奇节奏。蒙太奇运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静态镜头的衔接;二是动态镜头的衔接。从剪辑的技术角度来看,在运动中寻找剪辑点是衔接和转化画面最自然的方式。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蒙太奇本身就是运动的组织方式,一旦与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大大加强运动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动画的运动是在逐格画面的连接中完成的,是系列的造型形成了运动,其造型性塑造了虚拟的空间环境和艺术形象。同时,造型性也离不开运动性,画面造型的叙事抒情等诸多功能必须在运动中才能实现。有的更多的强调运动性,讲究镜头的力量和变化。因此,动画的造型性与运动性都服从同样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法则。日本动画《最终幻想》充分利用象特征的运动性,对镜头角度、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调度,利用蒙太奇手法加快场面切换速度对角色加强了动作示意线,对背景进行大幅度移动,强化了光影和音响效果,以此造成对观众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
动画影像的运动性,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物理运动,也包括特殊意义上的心理运动。影像的运动性,同整部动画作品的叙事方式、美学追求和艺术意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像制作关键在于运动的描绘,既有静止的人又有运动的人和物的形象。必须把实际的或隐含的运动同主题观念结合在一起。影片是由它的主题观念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动画作品中,导演和设计者要想方设法突出运动的因素,即使表现静止的对象也要通过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感,以增强影片的运动性。更多的时候,要把运动性与情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动画创作者更注重在运动中传递思想和情感信息,通过摄影机的运动来表现意义。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劳逊所说:“构图不只是动作的注解。它本身就是动作。景中人物与摄影机之间有着不断变化的动的关系。”我们在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当我们感受到造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运动,当我们感受到运动美的同时,己经从视觉画面中看到了造型。动画影像不是直观的表现现实生活里的具体形象,而要依靠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所以其形象是千姿百态的,运动也是自由多变的。即使表现自然界现有的东西,动画影像也是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也要在遵循自然界某些必要的运动规律前提下实施。如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中夸张而运动流畅的亚瑟等形象,创作者先拍摄亚瑟及亚瑟的奶奶等真人形象及实景,再结合动画创作规律,把一些动作夸变形,创造出一部既有真人实景,又有以真人实景为原型的动画形象相结合的优秀动画。
阿恩海姆指出:“眼睛能见到运动的先决条件是两种系统互相位移。拖车的运动是由于它相对周围的楼房发生了位移,斜塔的倾倒是由于它相对云朵发生了位移。”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位移,是观众能感受到影像运动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动画创作者在设计时就应当注意使人物与背景之间发生位移,比如在走动中来表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把对某个人或事物的特写镜头安排在流动的背景画面中,如繁忙的车站站台上中又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在日本动画的大师新海诚的作品中,诸如此类利用位移来表现运动的画面几乎随处可见,如图6-1。在《秒速五厘米》中,许久不见的男女主角突然间的邂逅,但是彼此都没有认出对方,直到擦肩而过才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可是呼啸而过的列车却将两人隔离开来,此处的列车运动不仅阻挡主角的视线,更给观众留下了一个伏笔:列车过后女孩还会在那吗?可惜故事结尾,画面中只剩下空无一人的街道。
图6-1 秒速五厘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