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知的心理特性及预成图式的影响

感知的心理特性及预成图式的影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被感知,其中各部分必定具有相互的联系。预成图式是依靠经验积累所形成的,是知觉活动前在经验的一种心理形态。当人们在观察对象时,都会以心中的预成图式为依据来把握对象,不同的经验导致预成图式的不同,继而形成个体间的感知差异,甚至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主体通过知觉,将一定的积淀于经验的预成图式植入随机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形态中并使之具象化,心理学称之为“形象投射”。

感知的心理特性及预成图式的影响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感知的整体性”。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派对感知的整体性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感知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客观事物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部分的有机组成。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被感知,其中各部分必定具有相互的联系。就好比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如果只看一个个的字词,一个个的标点,而不去思量他们所组成的整句话的含义时,就不能感知到文章的整体构思和所表达的内涵,更不能体验到优美语句所带来的美的享受。而动画电影也只有通过蒙太奇剪辑,把不同的镜头画面组合在一起形成故事情节,并把握好风格和基调的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意义。

给人们带来感知体验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各式各样的。对于许多感性事物的发生,人不能同时接受,而必须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接受小部分事物,这样知觉才会鲜明和清晰,才能体现出个体性的差异和区别。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是有思维的,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种思维性使得人们在观看事物时具有选择性特点,人们在观看事物时,往往会特别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并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对物体产生不同的联想。前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镜头蒙太奇实验,时至今日,这个实验仍被许多影视教科书所引用。这个实验将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男演员面部特写镜头分别与三个互不相干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分别给三组不同的观众观看。这三组镜头是:一盆鲜美的菜汤摆放在桌子上;棺材里躺着的女尸;一个抱着玩具熊的女孩。这三组镜头虽然是和同一个面无表情的男演员剪辑在一起,但想象力丰富的观众却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感情。第一组面部特写与鲜美的菜汤相组接,观众认为此人面对佳肴正垂涎欲滴;第二组镜头是棺材里的女尸,观众觉得此人正处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第三组镜头是抱着玩具熊的小女孩,观众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位慈样的父亲,正疼爱的看着自己的女儿。虽然都是同一个面部特写,但是因为不同的镜头组合,使观众调度各自的感官经验去理解,并通过想象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感觉,说明观众的感知是具有选择性的。

我们在讨论感知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眼睛里看到了什么,而忽略了心里想到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视觉心理的重要原因,如果你表现出来的影像在观众脑海里没有任何储存,那观众永远也看不懂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或者因为内容表达不够清晰给观众造成了其他的解释,那就达不到你所需要得到的效果。不受任何知识经验所影响的纯粹视觉形象真的存在吗?瓦尔堡学派的领袖人物冈布里奇用著名的“罗尔沙赫墨迹实验”做出了否定的回答。罗尔沙赫墨迹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形象,只能大概地看出其两侧类似翅膀,上下类似头尾。面对此形象,被测者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说是蝙蝠,有的说是蝴蝶,还有的说是飞蛾,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基于此实验,冈布里奇认为,视知觉极大地受前在经验的影响和支配。对于前在经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预成图式”。预成图式是依靠经验积累所形成的,是知觉活动前在经验的一种心理形态。在我们的感知体系中,知觉主导思维,并制约和支配视觉的反应。当人们在观察对象时,都会以心中的预成图式为依据来把握对象,不同的经验导致预成图式的不同,继而形成个体间的感知差异,甚至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www.xing528.com)

人们曾经为此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争论不休。但冈布里奇的观点最终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主体通过知觉,将一定的积淀于经验的预成图式植入随机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形态中并使之具象化,心理学称之为“形象投射”。此观点运用到动画电影中,便可通俗的表现为观众从影像中懂得了什么,既取决为他们看到了什么,更取决于他们想到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