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力场:触动影像的视角与情感

影像力场:触动影像的视角与情感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恩海姆认为,内在兴趣也是影响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罗兰·巴特在他的《明室—摄影纵横谈》一书中,提出了“兴趣中心”又分为“知面”与“刺点”的观点。也就是说,知面使观众能以文化层面了解被摄物,引起一般兴趣,必须让观众对照片内容产生兴趣或吸引力。至于“刺点”则超越“知面”的趣味与喜欢的层次,巴特认为它是“刺痛观众的微小细节,像是针刺的小洞一般,是平面图像中张力高度集中的区域。”

影像力场:触动影像的视角与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内在兴趣也是影响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在兴趣也称为“兴趣中心”,有的画面会把重要的兴趣中心集中到面积很小的一块位置上。这样一个很小的区域迅速集中了观众大量的注意力,因而就产生了比较强的视觉重力。罗兰·巴特在他的《明室—摄影纵横谈》一书中,提出了“兴趣中心”又分为“知面”与“刺点”的观点。巴特不是摄影家,这本书是他以符号学者和文学家的角度,提出个人观看照片的观点。所谓“知面”,他认为,在其原著法文当中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因此就以拉丁文里的studium 这个字来代替。“意思不是‘研究’,至少不要立刻想到‘研究’,而是专注于一件事,是对某个人的兴趣,是某种一般的精力投人,当然有热情,但不特别剧烈”。也就是说,知面使观众能以文化层面了解被摄物,引起一般兴趣,必须让观众对照片内容产生兴趣或吸引力。此外,知面应该还具有某种教育的功能,可以让观众知道摄影者当初如何“看”或拍这张照片。

至于“刺点”(punctum)则超越“知面”的趣味与喜欢的层次,巴特认为它是“刺痛观众的微小细节,像是针刺的小洞一般,是平面图像中张力高度集中的区域。”当照片中的某一细节改变了观众整个观看的动作,并全心全意集中在此区域,这样的细节就可称为“刺点”,从影像中,仿佛箭一般飞来,射中了观众。依观众的不同,所吸引、刺痛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刺点”让观众感受到被摄物的存在,因为“刺点”的存在才使得摄影超越照片“物”的层次,并代表被摄物本身,甚至让照片产生了超越平面影像的封闭场域,让观众的情感与想象在其中自由驰骋。(www.xing528.com)

例如:美国摄影师克莱因拍摄的《枪》。在纽约105 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 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摄影师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孩子手中的枪成为了画面中的刺点,因为它刺痛了关心下一代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有识之士,驱使观众自我思考反省:这样充满暴力的社会是否已经生病了?“刺点”让观众改变观看的路径并停下目光,同时也让这张照片具有正面教育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