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格式塔心理学: 影像塑造的氛围

格式塔心理学: 影像塑造的氛围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气氛”就是格式塔学派所提出的物理场、行为场和生理场三者共同影响,作用于观众知觉形成的过程。“气氛”对于影像就像影子与人的关系,少了“气氛”,人物仿佛没有灵魂。因此,“气氛”的营造也是判断摄影师是否具有艺术专业技能的要素之一。采光的技巧与人物神韵的捕捉是营造“气氛”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两大关键。

格式塔心理学: 影像塑造的氛围

法国的艺术家、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在1980年出版的《明室摄影纵横谈》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有时影像中散发了一种特质,称为“气氛”,它可以超越和实际的被摄物像与不像的层次。“气氛”和它的英文theair(空气)一样,是一种可以明显地感受、却又无法证明的成分,“气氛”可以使影像脱离单纯的视觉媒介的重要特质。在这里,“气氛”就是格式塔学派所提出的物理场、行为场和生理场三者共同影响,作用于观众知觉形成的过程。

巴特认为,“气氛”可以让影像具有一股生命力,并达到艺术美的层次。“气氛”对于影像就像影子与人的关系,少了“气氛”,人物仿佛没有灵魂。“气氛”是影像中流露出的一种让观众身历其境的感动与情绪,它会使观众进入忘我的境界,仿佛直接和影像中的主角心灵相系、同悲同喜。因此,“气氛”的营造也是判断摄影师是否具有艺术专业技能的要素之一。归纳起来,“气氛”不容易在平淡的照明光源及平凡的姿态或场景中诞生。采光的技巧与人物神韵的捕捉是营造“气氛”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两大关键。(www.xing528.com)

韦恩·米勒拍摄的《摘棉花者》,屋顶的光线投射在这对夫妇身上,两个人无奈的表情和姿态,营造了特别的“气氛”。又如,电视剧《侦探小说》情节悬疑推理,为增加惊悚气氛,百分之七十的戏都是夜晚拍摄。“月黑风高杀人夜”,剧中神秘莫测的幕后黑手设下阴谋,连环血案不断发生,警探追踪线索,正邪两派火并厮杀,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晚上发生。男主角冯远征介绍说:“这个剧有很多杀人戏,还有查案、办案,那当然是在晚上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就没有那个气氛了,必须在晚上拍才好玩儿。”《侦探小说》的灯光师陈天铭介绍说《侦探小说》的夜戏很复杂,室内室外戏都很丰富,每个场景的变化都很大,有时场景很明亮,有时又若隐若现,而且演员多数情况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跟踪、打斗、追逐。他说:“《侦探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的故事,灯光在布光时要贴近这个年代,用光主要采用大光比的反差,有明朗面又有黑暗面,有地下共产党的戏,也有黑帮老大的胡作非为。我运用了边宽源的灯光效果,这光源很强而取位比较低,画面有景深,演员都能在光区内自由演戏。在拍摄黑帮中采用顶光源,双极大反差渲染年代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