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的图像性特征及其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影像的图像性特征及其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中的“影像”是从属于动画的概念范畴,体现意象性表现。形式作为内容的载体,在表达主体的审美意象时,影像形式便参与其中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实际上,在图形设计中关注影像,最终目的是通过影像形式诉之于感官,服务于主题抑或意蕴的传达。节奏是影像中力的显现,对图形边线和图式整体结构边线的有序组织和构成,便引起一种明晰的起伏回旋的连续律动感。人们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结构既是影像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构成成分。

影像的图像性特征及其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中的“影像”是从属于动画的概念范畴,体现意象性表现。影像激发人的审美情感因素,即为黑格尔所说的理念,是抽象的、隐含里、不可实感的;形式即为诉之于感官的形象,是具象可感的。形式作为内容的载体,在表达主体的审美意象时,影像形式便参与其中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在动画设计过程中,表述的意义不同,影像形式也千差万别,即影像组合形式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气、势、神之上,具体体现在造型形式所表现的意味之中,这个“意味”即为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意,即审美意象。

贝尔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从贝尔的话语中可以感悟到,他所说的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艺术品中的“意味”,而引起不同感情的艺术品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意味渗透了主题的传达,是审美主体观念和情绪的体现。影像作为造型要素,直接作用于图形的构成形式,通过形式来暗示和传达某种思想和信息。实际上,在图形设计中关注影像,最终目的是通过影像形式诉之于感官,服务于主题抑或意蕴的传达。

在图形设计的创建中,影像造型的视觉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图形的秩序化、简洁化和陌生化等方面。魏特海默认为:“只有曲子或图形的整体特征才决定单个乐音或直线的作用,这种赋予整体特征的东西就是形和质,它才使人听懂曲子或认清图形。”魏特海默从整体论出发对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进行分析,通过对图形影像的组织和凝练,遵循影像特征整体性原则,实现秩序化的有变化的视觉形象的创造,从而在和谐中给人以视觉心理快感。

在形式的创造中,节奏也体现了一种明快的视觉审美效果。节奏是影像中力的显现,对图形边线和图式整体结构边线的有序组织和构成,便引起一种明晰的起伏回旋的连续律动感。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一切视觉形状都是力的式样,有两种力存在,一种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的力,另一种是观众直观感知的心理的力。事实上,虚幻心理的力,是对物理力的体验,它在视觉艺术中专门为审美视知觉而存在,对物理的力进行了审美意义的加工和超越,而成为直接推动画面形式节奏的力。”力的式样的明快,一方面取决于用色、用笔、肌理及塑型等,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与此相关的明快地处理力的分配所形成的影像节奏。对于图形的创建,有一个明晰、整体而富有节奏美感的影像传达,不仅会带来明快的视觉审美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意蕴的表现。

影像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成因及其外化,在广泛的意义上是人类通过与外在的、构成创造前提条件的环境相适应,所形成的行为样式,以及因这些方式和样式之需所创造的产物,制约着人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其本质在于特定图像的内在逻辑秩序和联系,特别体现在思想意识这种隐型文化因素的作用上。人们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结构既是影像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构成成分。不同文化的心理结构和心理逻辑属于内在的隐形文化,对应于外在的可以直接感知、易于认识到的,常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显型文化、动画是以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为基础的,在一幅画面即将消失之前播放下一画面,视网膜就会出现流畅的“运动”假象。动画的记录是以逐格拍摄方式、使木偶等原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看起来像赋予有生命一样运动起来的电影,因此,动画具有“赋予生命”的含义。

1824年,英国科学彼得·罗杰(PeterRoget)向英国皇家协会提交了一篇《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的报告,报告指出: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在视网膜上能停留一段时间,当多个刺激以相当快的速度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信号会重叠起来,这一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www.xing528.com)

1828年约瑟夫·普拉托又发现,形象在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会根据原始物象的强度、颜色、光度强弱和历时长短而变化。在物体表面照明亮度适中的情况下,形象在视网膜上的平均停留时间为0.34 秒,这是动画产生的原理。之后,法国人保罗·罗杰特发明了“西洋镜”即魔术幻片,证实了视觉具有持续性的原理,根据此理论基础形成了逐格拍摄法,即将系列绘制的连续变化的画面,通过逐格拍摄记录在胶片上,再以每秒24 或25 格的速度放映到屏幕上,使创造的形象获得生动的效果。

吉恩·代彻(GeneDeitch)的文章《动画到底是什么》中也对动画作了如下描述:“一个稳定的图画世界被赋予运动的神秘,它是建立在视觉暂留这样的视网膜的附属特性上的一个诡异的幻象。”

因此,对动画而言,其图像是依据视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和完形心理制作的技术性图像。动画并不是纯粹的文字或纯粹的图画形式,作为一种和传统文艺方式迥异的新体裁,它所选用的载体涉及到媒介的特点、表现力问题,从图像以及文字声音等方面分析动画的媒介特点及意义。动画中所有形象、角色或背景,都是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的,是以美术的形态范畴为基础的,具有电影、文学戏剧摄影音乐服装美学特征,己经成为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动画的所有视觉形象还必须运用物理、化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形成光电影像并通过屏幕才能发挥它所独具的视觉效果

物理视觉与心理视觉是不同的,动画艺术的视觉并非仅仅是视觉本身,它一定程度上总是存在于心理层面的。马克斯·弗兰在《艺术与鉴赏力》中提到,“艺术是一种心理的产物,关于艺术的任何科学研究都将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它也可以涉及别的科学,但心理学却总是不可少的。”从艺术接受的心理学意义上来看,动画对象本身并非仅是表面的视觉符号,更在其不同程度模拟现实接受者的心理反应,也正是以新的媒介加入了不同的心理视觉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