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否定了期望效用理论现实解释能力的同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产生新的风险决策理论的线索,这标志着人类在风险决策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进步。远景理论的另一大特点是将人们感知风险资产的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编辑阶段(phase of editing),第二阶段称之为估值阶段(phase of evaluation)。在编辑阶段,风险决策者对风险资产进行初步分析,简化风险资产以便于在第二阶段估值。在估值阶段,风险决策者对于简化后的风险资产进行评价,并选出估值最高的一支风险资产。编辑阶段的主要操作描述如下:
编码(coding):前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风险决策者关心相对于某个心理参照点的资产变化,并以此为基准把回报认定为盈利或者亏损,而不是财富或者福利的最终状态。心理参照点通常是风险决策者决策时所拥有的财富,那么每次计算的盈亏就恰好等于实际的支付或者所得。然而心理参照点也常常会受到问题陈述方式以及决策者根据自身经验形成的期望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整合(combination):风险决策者会把两个具有相同回报的或有状态合并到一起,比如风险资产(200,0.25;200,0.25)被编辑为(200,0.50),在第二阶段就直接对(200,0.50)估值。
分离(segregation):在编辑阶段风险决策者会把风险资产中的无风险部分分离出来。比如(300,0.80;200,0.20)被分离为确定得到200回报加风险资产(l00,0.80);同样,(-400,0.40;-l00,0.60)被分离为确定性损失l00以及(-300,0.40)。
上述的操作适用于每支风险资产,下面所述的操作适用于一组风险资产。
相消(cancellation):前面所描述的隔离效应的实质是将风险资产间相同的部分抛开不管。在问题l0中被试者把第一阶段忽视掉,因为这一阶段在他们看来是两支风险资产间共有的部分。类似地,忽略掉问题l l和问题l2的赠予财富部分,将风险资产间分离出来的相同的部分忽略不计都是像相消这样操作的一个体现。比如(200,0.20;l00,0.50;-50,0.30)和(200,0.20;l50,0.50;-l00,0.30)可以被相消为在(l00,0.50;-50,0.30)和(l50,0.50;-l00,0.30)之间的选择。
第二阶段是估值阶段。估值阶段的符号说明如下,一支被编辑过的风险资产的估值用V来表示,由π和v两个刻度来表达,其中π是或有状态发生概率P的权重函数,它的扭曲概率P对整体价值V的影响。π不是概率测度,所以π(p)+π(l-p)总是小于l的。v是价值函数,它反映了每个或有状态下盈亏带来的心理效用。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心理参照点的设定与盈亏计算关系密切。远景理论暂时只能研究包含至多两个非零回报的风险资产(x,p;y,q),即以概率p获得回报x,以概率q获得回报y,相应地,维持原有状态的概率为l-pq,其中p+q<l。完全正回报的风险资产(positive prospects)定义为x,y>0且p+q=l;完全负回报的风险资产(negative prospects)定义为x,y<0且p+q=l;混合回报的风险资产(mixed prospects)则是两个或有状态回报符号不相同的情况。(www.xing528.com)
远景理论将概率p+q<l的非混合回报风险资产以及混合回报风险资产归为普通风险资产。对普通风险资产估值公式为
其中,v(0)=0,π(0)=0,π(l)=l。该式子与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权重函数π,并取代了期望效用函数中概率的位置。若是非混合回报风险资产,即为正回报风险资产或负回报风险资产,且p+q=l时,那么首先在编辑阶段分离操作中就把风险资产分离为无风险资产加一支风险资产,其中无风险资产的回报恰好等于未编辑前风险资产的最小盈利或者最小损失,即p+q=l,且x>y>0或者x<y<0,则估值公式为
正回报风险资产或负回报风险资产的估计公式等于无风险资产效用加上或有状态效用的差乘以极端状态的权重π。比如V(400,0.25;l00,0.75)=v(l00)+π(0.25)[v(400)-v(l00)]。
与远景理论同时代提出的许多模型都试图从各个方面修正期望效用函数,Markowitz(l952)是首次提出将效用定义在盈亏上而不是定义在最终财富状态上,他还观察到不管在盈利或者亏损的情形下都有风险厌恶或者风险偏好的风险态度出现,因此Markowitz的效用函数在盈利或亏损的部分都分别有凸与凹的部分。但是他仍然坚持了期望效用理论的独立性公理,因而Markowitz提出的理论未能很好地解决诸多选择偏好异象。Edwards(l962)最早提出用权重函数替换相应的发生概率,有类似思想的学者还有Fellner(l96l)以及Van Damme(l984)等。
远景理论的函数形式仍然沿用了期望效用函数的二元函数形式,然而,为了解决问题l至问题l2的诸多选择异象,远景理论的风险决策效用函数在两处做了修改,首先将价值函数的自变量作为盈亏而非最终的财富量,并且用权重函数加大小概率的影响同时削弱大概率的影响。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对于个人的选择问题,还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他们利用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对个人的选择行为进行描述。其中,价值函数可以对应于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决策权重函数则是将期望效用函数的概率转变成决策权重。即远景理论认为,个人的风险态度并非仅由效用函数决定,而是由效用(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共同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