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少春传》中实情不符,质疑纪事

《李少春传》中实情不符,质疑纪事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1年《戏剧论丛》第二期载王芝瑜同志大作《响鼓用垂棰》一文,其中所叙事件与实际情况颇不相符,谨以所知写出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李少春首演《战太平》的时间,是在1938年冬而非如王文所说在1942年冬。我当时在天津看少春演出几乎每场必到,曾在《立言画刊》撰《雄谈李少春》长文评述其表演艺术。王文说言当晚也出席看戏,显与事实龃龉。1938年少春在北京并未演过《战宛城》。

《李少春传》中实情不符,质疑纪事

1981年《戏剧论丛》第二期载王芝瑜同志大作《响鼓用垂棰》(《李少春传》中的一节)一文,其中所叙事件与实际情况颇不相符,谨以所知写出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李少春首演《战太平》的时间,是在1938年冬而非如王文所说在1942年冬。少春是1938年10月拜余叔岩为师的,同年12月上演了《战太平》,由叔岩亲为把场。[8]1981年《人民戏剧》第五期上发表的翁偶虹先生大作《李少春表演艺术的成功之路》中有详细记载。少春是1938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正式演出的,随后到了北京,唱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被余氏收为弟子。我当时在天津看少春演出几乎每场必到,曾在《立言画刊》撰《雄谈李少春》长文评述其表演艺术。翁先生当时与戏曲界人士过从甚密,所了解的情况当然更为确切。

还可以举出两点旁证:余叔岩卒于1943年,但1942年冬余氏已卧病不能出门,亲临把场是办不到的。此其一。言菊朋卒于1942年,如少春在这年冬天才首次演出《战太平》,言氏已前卒,无从莅场观剧。王文说言当晚也出席看戏,显与事实龃龉。此其二。

由于这一重要事件记载有误,连带着有些事情也就值得商榷了。王文说,少春给叔岩“磕头”的第二天演出《战宛城》,余氏曾给少春“说”了一遍,让他“晚上照着演”,并说余氏当晚到场看戏,发现少春学他“学得太像了”。这也与事实不合。1938年少春在北京并未演过《战宛城》。如果说是在1942年,则叔岩已患病无法出门看戏。就我所知,余从未给少春“说”过《战宛城》。况且我是看过少春的《战宛城》的,他这出戏是丁永利说的,乃宗杨(小楼)而非宗余。余演《战宛城》的特点之一,就是全剧有八句散板必落三个满堂。少春连唱词都不同于余派,就不必说其他了。

还有,王文说余氏教少春学《宁武关》,先教唱腔,这也成问题。此戏是昆曲《铁冠图》中一折,曲牌与身段密不可分,无法先说唱腔。且少春学《宁武关》在学《战太平》之后,非如王文所说在学《战太平》之前。传记文学当然不排斥虚构,但重要事实总要确凿无误才好。(www.xing528.com)

小如附按:

此文发表于1981年《北京戏剧报》,距今已七八年。近年有人在《戏曲艺术》上撰文,说及作者在青年时代曾看过余叔岩的《战宛城》,却说全剧一句唱工没有。我认为,仅此一句,他是否见过余氏演出的《战宛城》,便大可怀疑。因为余氏演此戏必唱八句散板也。

1988年12月校后附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