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厉慧良的老观众了。五十年代厉初到北京京剧团参加临时演出,我几乎每场必看。我一直是以杨小楼和尚和玉为武生最高典范,来要求像厉慧良这样一位武生演员的。原因就在于厉这出戏的演法基本上符合剧情戏理。我承认,我过去对厉慧良的某些批评或不免失之偏颇,但动机却是无私的,我的批评态度也是严肃公正的。近年来厉慧良虽不时在京、津、沪、港演出,我却一直没有机会再看他的戏。
我是厉慧良的老观众了。五十年代厉初到北京京剧团参加临时演出,我几乎每场必看。到1964年厉在《六号门》中扮演主要配角为止,凡是他在北京演过的传统剧目,我基本上都看了。但我对厉的要求却比较苛刻,曾先后写文章指名或不指名地评论过他的表演,在某些公开场合也批评过他。我一直是以杨小楼和尚和玉为武生最高典范,来要求像厉慧良这样一位武生演员的。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厉生长在南方,成名在南方,没有见过杨、尚二位宗师的演出,因此在艺术上不免走了些弯路。
我自信我对厉慧良的褒贬尺度不是从保守观点出发,不是单纯用杨派或尚派的演法来指摘厉的戏路不纯,而是根据剧情戏理提出了意见,认为他某些创新之处脱离了剧中人物而单纯追求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如他在五六十年代演出的《长坂坡》《挑华车》和《拿高登》,我都有过这样的看法。但厉所演的《钟馗嫁妹》,虽说那纯粹是他自己“闯”出来的一条戏路,贬之者谓为全属杜撰,褒之者谓为一空依傍,而我则始终认为那是他的拿手好戏之一,从未因他的演法缺少师承而进行责难。原因就在于厉这出戏的演法基本上符合剧情戏理。我承认,我过去对厉慧良的某些批评或不免失之偏颇,但动机却是无私的,我的批评态度也是严肃公正的。(www.xing528.com)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近年来厉慧良虽不时在京、津、沪、港演出,我却一直没有机会再看他的戏。1986年9月,厉为天津中国大戏院建院五十周年举行纪念演出,我因带留学生作为观摩实习,才又连续看了他两场共四出戏,即《铁笼山》的姜维,《雅观楼》的李存孝,《挑华车》的兀朮和《蜡庙》的褚彪。《戏剧报》的同志要我谈谈观感,我也愿把一些看法如实说出,便写下了这篇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